![](../../img/imgIndex/xlk_logo2.png)
一、上市原因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这是之前王卫罕见接受采访时说出的不多的几句话。为什么短短时间王卫就从对上市的抗拒到迅速借壳上市?为什么国内民营快递行业在2016年一年时间中争先进入资本市场?结合快递行业特征、行业前景、历史因素等元素,快递行业资本市场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行业发展阶段决定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可将产品划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快递行业在经历先期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处于增长期中后期,甚至已经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过程。民营快递公司面临单价下降,净利润下降,市场份额下滑,快递行业整体利润逐年下滑、严重依赖的人力成本激增等这些问题。另外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在竞争对手纷纷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谋求发展的大趋势下,为避免为被市场淘汰的悲惨命运,快递公司都被迫应对,这也许也是上文中几大行业巨头都集中在2016年先后上市的原因。
2、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快递行业在经过早期的发展后,公司就不能再依赖之前那种单纯的业务模式,公司要转型、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金。上市融资,可以帮快递公司转型升级来完成向重资产型企业,和综合物流供应服务商的转变。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去购买飞机、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发展智能化投递,网络布局、自动化分点系统和剧团信息化也必须通过外部资本的帮助来实现。
国家政策对快递行业的扶持力度很大,而且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带来的消费转型升级的红利。但就目前快递行情的现状而言,离国家对快递行业预期,其实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由此可见,在未来争夺市场的战争中,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小、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小型快递公司均面临被兼并甚至被淘汰的命运。在快递行业进入加速并购时期,行业巨头们需要通过进行频繁的资本运作来支撑其同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
3、优化内部管理
快递行业发展之初并不是一个进入门槛高的行业,因此管理上具有浓厚的“家族化”的色彩。登陆资本市场,可以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治理、加快去家族化的步伐、引入外部资源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上市方式的选择
无论是借壳上市还是境外上市,快递行业于2016成功上市的企业均没有选择国内IPO。首先肯定是基于一个时间成本的考量,目前国内IPO流程不仅复杂而且周期长,像德邦物流在2015年6月就已经提起了IPO申请,但是现在一年多过去了,它依然还在等待上市获批。相对来说,借壳上市速度就比较快,像圆通快递借壳上市从发布公告到获得批文仅用了8个月时间。其次,快递行业本身的特性也使得自行IPO困难重重。由于粗放式发展和低价竞争是国内快递企业的共性,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畸形,因此按照上市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公司架构、财务透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可逾越的难题。另外对于以加盟为主的快递企业而言,自营网点发展不一、难以达到一致的规范程度,加盟这种快递行业的扩张模式也是企业自行IPO的桎梏。
三、申通、圆通、顺丰借壳方案之对比
从借壳上市的总体思路来看,三家快递企业借壳均采取了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来实现资产置换和控制权转移。具体方案对比如下图:
附图一
观察上表,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顺丰速递高达433亿元的估值,是申通和圆通交易价格之和的一倍多。基于433亿元的高估值,在业绩对赌中交易双方也达成了较高的业绩目标:顺丰2016年至2018年预测实现的合并报表范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由此可见与其极高的交易作价相匹配,顺丰三年总计84.6亿元的利润承诺同样远高于申通和圆通的39.8亿元和41.7亿元。
在价格设计上来看。一方面,申通借壳艾迪西、圆通借壳大杨创世的方案中,配套募资均是以锁价方式向“新主”或其关联方等发行。但顺丰此次欲募资80亿元配套资金,在定价方式上,其并未采取前二者适用的“锁价”,而是选择面向机构进行询价。如此大额标的的借壳方案,复牌之后股价预期会连续上扬,采取以锁价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配套募资,这些参与方将收获巨额浮盈的回报。但随着监管层对不合理利益安排或疑似利益输送的审慎态度,锁价发行存在着不被通过的风险。例如圆通借壳大杨创世案例中,监管层在反馈问题中就已明确提出:“募集配套资金按照董事会前20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锁价发行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涉及利益输送,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且为了避免“募集配套资金”成为各类利益输送的工具,监管层对“配套融资”可能会有所变革。因此,有投行人士猜测,顺丰采取询价方式募集配套资金也许是出于为了让借壳方案在审核过程中更加通畅无阻的考虑。
另一方面,在置出资产方面,顺丰借壳案例中交易各方均未给出太多溢价。与以往借壳方向上市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支付的高额溢价来作为向其支付的“壳费”不同,顺丰借壳中7.04亿元的账面所有者权益,对应的置出价格仅为8.1亿元,体现了借壳上市中定价趋于市场化的一种趋势。
在本轮借壳热潮中,各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拿出了“募集配套资金”方案,但规模、用途却不尽相同。抛开募集规模,从募集资金的用途上来看,体现了三家企业未来的规划的不同侧重点。
在申通借壳案例中,募集资金其中20亿优先用于支付艾迪西拟购买申通快递100%股权的现金对价,剩余28亿元将用于申通快递“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运输车辆购置项目”、“技改及设备购置项目”及“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等项目建设。在三家快递企业借壳中,申通借壳是唯一一个接受现金支付的案例,申通旧股东套现20亿,到底是有不得不尽快偿还的负债还是对企业未来期许不足就不得而知了。
在圆通借壳的案例中,募集资金用于圆通转运中心建设和智能设备升级项目、运能网络提升项目、智慧物流信息一体会平台建设项目建设。
在顺丰借壳的案例中,募集资金用于顺丰控股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中转场建设项目。其中,26.86亿元将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资料显示,顺丰航空拥有30架自营全货机,15架外包波音737全货机。顺丰控股规划三年后顺丰航空自有机队规模将超过50架。除了扩大机队规模,顺丰控股正逐步加大对无人机领域的投入,以解决在中转运输耗时较长且设立网点成本较高的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降低顺丰控股的运营成本。无人机送快递是对传统快递业的伟大革新,是将行业发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虽然现在国家政策尚未放开,但顺丰有意识地进行技术储备,足见该企业的创新性。也许在很多年以后,无人机空投包裹、机器人上门派件,这些未来科技,真的会实现。
整个快递行业都在密集上市的今天,肯定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着机遇并挑战。作为快递业领军企业的几家快递公司,应该思考公司上市后将为企业自身带来怎样的改变,怎样利用资本优势谋求深层次的发展。而行业中小型的快递企业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也需要开始思考自身的生存之路,是专业细分、把握小众市场;还是寻求被收购、积极退市。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恒资本)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