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联合体投标,是指两个及以上的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参与投标的行为。我国的《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均认可联合体投标方式,很多大型施工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或公告中明确认可联合体投标。尽管根据法律规定,联合体成员对合同相对方承担连带责任,但是由于成员的资信资信水平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合同利益不同,故联合体一方坑害另一方权益的事情屡见不鲜。
根据孙律师的工作经验,联合体投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联合投标;二是投资人与施工单位联合投标,如BT、PPP项目;三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投标,即EPC项目。不同模式联合投标的法律风险略有不同,但也存在共性风险。联合体投标下,如何操作、如何联合可以减少施工单位作为联合体成员的风险,本文中孙律师将详解联合体投标的风险与防范。
一、联合体投标的风险
1、连带责任风险
《建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就采购合同约定的事项对采购人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联合体投标系由联合体各方共同作为合同乙方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就合同的履行共同对业主承担连带责任。如中标后联合体一方放弃签订合同,另一方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也将被没收;因联合体一方原因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工期逾期,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另一方需向业主方承担连带责任。
2、内部纠纷风险
因联合体各方企业管理文化不同,如未事先明确双方的权责,当工程范围增加、工程延期、成本增加、设计变更等事件发生时,如果联合体内部缺乏必要的交流机制和沟通渠道,极易造成联合体成员间发生纠纷。特别是有些联合体成员的上级单位对联合体成员和联合体控制过多,审批手续多。在意见和利益相左的情况下,沟通成本过高容易造成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直接影响联合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引发联合体内部之间的纠纷。
3、资信不良风险
联合体一方资信风险是指作为联合体一方资信不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信问题,由此损害施工单位利益。
笔者曾处理的一个案件,联合体的投资方由四个自然人设立,注册资本不足合同总价的20%,投资人自身资信状况不佳,也没有足够的融资能力。签约时,施工单位接受了工程回购款先支付给投资人,再由投资人进行分配的模式。施工过程中,投资人不按约支付工程进度款,还将项目应收回购款对外质押贷款并予以挪用,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工程款无法回收,造成极大损失。
4、中途退出风险
实践中,联合体一方特别是投资方可能会因项目前景不佳或融资成本增大等原因中途退场。此时,施工单位为避免项目被业主方强制接管、提前终止或对业主承担巨额违约金等原因,不得不自行垫资施工,由此导致施工单位承担巨额的垫资成本、融资成本以及资金压力。
5、设计与施工脱离风险
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投标的模式下,由于设计费用、设计工期会在合同中单独约定,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极有可能不考虑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施工所需工期,甚至工程质量,由此导致施工单位成本不可控,很可能使施工单位亏损。
6、分包单位反索赔风险
分包单位反索赔风险是由于在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联合投标模式中,分包单位一般为业主关联单位或者专业性很强的分包单位,且项目资源一般多来源于分包。在中标后,业主会与总包签订总包合同,总包再与分包签订合同。由于项目资料来源于该分包,分包单位往往会在分包合同中设置对总包单位较为苛刻的条款以维护自身利益,如果总包单位仍然按照惯常思路对分包单位进行管理,不重视对分包单位的及时履约,就容易导致分包单位反索赔。
笔者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件,项目资源来源于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组成联合体中标后,分包单位担心总包单位收到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后不及时向其付款,故在分包合同中约定了高额的逾期付款违约金。但总包单位在过程中并未扭转管理思路,仍然按照惯常做法严格控制对分包的付款,最终导致分包单位反索赔,支付了四百多万逾期付款违约金。
二、风险防范和应对
1、增强自身设计能力
现阶段,只有极少数的施工单位有自己的设计院,但在设计-施工联合体中,设计对施工单位弥足重要,施工单位的成本、工期、施工方案几乎都与设计相关。因此,施工单位应尽量增强自身设计能力,尽量拥有自己的设计院,由此在EPC项目中,就不用受设计单位的掣肘,从而增加自身的成本控制,增大自己的盈利空间。
2、联合体内部权责约定明晰
施工单位应在联合体协议中将联合体成员内部职责、分工及责任承担约定明晰,联合体内部权责明晰是保证联合体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在联合体一方出现违约或者资信问题情形时,施工单位保证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通常,联合体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各方权利、义务、合作责任的分担,应确保各方的工作界面划分明确、合理,联合体内部关系及责任清晰。
(2)项目管理模式。对内,应约定联合体各方派驻项目的代表及其分工,及定期沟通的方式,确保联合体内部的协调机制有效运作。对外,应约定联合体项目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统一代表联合体各方对外联系工作、指挥协调。
(3)资金、设备、材料周转管理制度,以确保施工组织有序、高效,工程款支付公开透明。
(4)管理费用的分摊比例与投入方式。
(5)合理分配联合体的法律及经营风险。
(6)合理划分联合体的保证责任,如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及工程保险等。
(7)联合体内部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3、增强对工程款的控制程度
施工单位应尽量在联合体中起主导作用,由此增强对工程款的控制程度,尽量约定由业主将工程款支付给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进行分配或者联合体设立共管账户进行工程款的收支,从而增强对工程款的监控渠道和控制程度。
4、审慎审查合作方资信情况
在组成联合体前,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调查联合体另一方的工商内档资料查询该公司的注册资本及注册资本的实际缴纳情况,并通过启信宝、企查查、中国裁判文书网、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中国,甚至百度等方式调查联合体另一方资信状况。此外,施工单位应对联合体另一方的背景情况、技术水平、垫资能力、以往项目经验进行充分的调查,慎重选择能与自己形成技术或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
5、退出机制、后果约定明确
为防止联合体合作方中途退出,导致施工单位被迫垫资施工或者承担不利后果,施工单位应与联合体合作方约定好一方中途退出机制以及中途退出应承担的后果,可事先要求合作方按比例提供相应的保函、保证金,并在明确约定合作方提前退场的机制及擅自提前退场的违约责任。
6、避免分包反索赔
在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联合投标模式下,如果项目资源来源于分包单位,因分包合同条款通常会约定的较为严苛,总包单位应当注意审查分包合同的各项约定。在对分包单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尤为注意分包合同项下己方的履约情况,尽可能避免分包单位的反索赔。
作者:
孙玉军,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
徐 嘉,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律师
(来源:工程项目法律分析)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国浩律师事务所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上海市律协国资国企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
曾在中建八局总部从事法律工作,后在多家房地产公司主管商务、法务工作。2017、2019年被ENR/建筑时报推选为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专业律师、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建设专业工程计价纠纷(诉讼类)金牌律师。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