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海关总署为落实上述法律的免罚规定,在《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中列明了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的免罚事项清单,点对点地公布了11种具体的轻微违法事项,海关不予行政处罚,公布了11种具体的初次违法事项,海关也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下面,老林根据个人的理解,对海关免罚事项清单,择要点予以解读,供大家参考,有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
该清单列明了11种轻微违法的具体免罚情形,并规定了“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免罚前提条件。具体免罚情形中的违法方式、涉案货值和漏缴税款的金额,具体且明确,例如清单之5:“应当向海关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税款征收,漏缴税款5000元以下”,影响税款征收的金额具体且明确,但前提条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应当如何理解?在执法实践中,却可能存在一定争议。
什么是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什么是及时改正?既然申报不实已经漏缴税款,其实,危害后果已经产生,即所有的申报不实漏缴税款行为,均有所谓的“危害后果”,所以,“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免罚条件,在执法实践中,海关不应当过度地解读或者强调,漏缴税款5000元以下的申报不实行为,只要当事人原意删单重报或者补缴所漏税款,都可以不予处罚。
再如,清单之9:“过境、暂时进出境货物超过规定期限未复运出境或者进境,在规定期限届满之日起两个月内补办相关手续的”,可以不予处罚。此事项列明了“及时改正”的条件,超过规定期限未复运进出境的违规行为,在2个月内补办了海关手续的,就算是及时改正,可以不予处罚。据此,老林理解,轻微违法免罚如果需要具备“及时改正”的具体条件,海关在事项清单中都会一一列明,如果没有具体列明“及时改正”条件的,则无需作过度地解读或者强调。
清单中几个常见的轻微违法事项如下:
一、“无证到货”的轻微违法。企业向海关如实申报限制进出口货物,对货物品名、规格、税则号列和监管条件等均如实申报,但进出口时不能向海关提交进出口许可证件的,其违法性质并非申报不实,实属于“无证到货”,根据《海关处罚条例》第14条的规定,处涉案货物价值30%以下的罚款。但是,如果涉案货物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轻微违法,根据《裁量基准》附件1的规定,可以免罚。
“无证到货”的违规行为,危害后果在哪里?本身就不明确。若能补充申领到许可证,将进出口货物补充申报进出口即可,如果不能申领到许可证,将货物退运出境或者删单退回,也算是及时改正了,老林认为,这种行为本身过错不明显,可以无需处罚,何况是5万元以下。
二、影响海关统计或者影响监管秩序的轻微违法。申报不实影响海关统计或者海关监管秩序,是一种危害后果较小的违法行为,并没有造成少缴税或多退税,也没有影响贸易管制,如果涉案货物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影响海关统计行为,或者涉案货物价值在5万以下的影响海关监管秩序行为,都算是轻微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但主动披露影响海关统计或者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违规行为,无论涉案货物价值多大,根据《裁量基准》附件1的规定,都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不过,上述182号公告的规定与海关总署127号公告(关于主动披露)第一条(五)项的规定(主动披露影响海关统计案值1000万以下或者500万以下,可以不予处罚),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老林认为,应当以2023年182号新公告为准,主动披露影响海关统计或者海关监管秩序的违规行为,不应当考虑涉案货物价值,老林以前在多篇关于主动披露的文章中涉及这个问题。
三、影响许可证管理的轻微违法。影响许可证管理,是指企业将应当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的限制进出口货物(涉证货物),错误申报为非限制进出口货物(非涉证货物)。这类违规行为的危害后果是影响国家进出口管制,行为危害性相对较大,所以,海关将轻微违法界定为涉案货物价值3万元以下。执法实践中,有些海关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充申领许可证,不能申领许可证的,要求退运出境或者删单退回,才算是及时改正,没有及时改正的,不能免罚。
四、影响税款征收或者出口退税的轻微违法。进出口货物归类、价格或者原产地等因素申报不实,均会影响税款税收;出口归类或者价格申报不实行为,可能会影响出口退税。此类申报不实的危害后果是漏缴关税、进出口环节税,或者多退已征税款,漏缴税款5000元以下或者多退税款5000元以下的,是轻微违法行为,只要补缴了所漏的税款,算是及时改正,均可以不予处罚。
五、主动披露程序性违规行为的轻微违法。所谓的程序性违规,是指没有影响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税款征收、外汇、出口退税管理等违规行为。如果对上述程序性违规行为,当事人在海关发现之前,主动向海关报告违法事实的,就是主动披露。主动披露程序性违规行为,不管涉案货物价值多大,都是轻微违法行为,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本《裁量基准》附件1第10项规定的主动披露程序性违规行为,与海关总署127号第一条(七)项的规定相同,都是针对主动披露《海关处罚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性违规行为,均可以作为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
但在执法实践中,程序性违规很难判断是否造成危害后果或者及时改正,对此不宜过度解读或者强调,只要是主动披露程序性的违规行为,就应当算是轻微违法,均可以免罚。
初次违法免罚事项清单
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处罚。初次违法,是指当事人在24个月以内第一次违法,如果当事人在24个月之前因违法行为(包括违规、走私行为或者走私犯罪)被海关处罚过或者因走私被司法机关处罚过,再次实施违规行为的,由于违法时间间隔超过2年,再次违法的,也算是初次违法。
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可以理解为涉案货物价值和涉税金额较小。例如:“无证到货“和“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货物价值10万以下的,影响统计货物价值50万元以下,涉案违规的税款金额在1万元以下,影响许可证管理的货物价值5万元以下等等,都是危害后果轻微。
几个常见的重点免罚事项如下:
一、影响海关统计的初次违法。当事人在24个月以内第一次违规,影响海关统计或者影响海关单项统计的准确性,涉案货物价值在50万元以下(包含50万元)的,可以不予处罚。货物价值高于50万元的,不算是危害后果轻微,不能免罚。
二、程序性违规的初次违法。当事人在24个月以内第一次违反海关监管规定,但没有影响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税款征收、外汇、出口退税管理等,涉案货物价值在50万元以下(包含50万元)的,属于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可以免罚。
三、影响许可证管理的初次违法。当事人在24个月内第一次因货物品名或者税则号列等申报不实,影响货物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即本来是应提交许可证的货物,申报为不需要提交许可证的货物,涉案货物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属于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可以免罚。
如果能够补证的,重新申报予以通关,如果不能够补证的,予以退运。但对能否补证的问题,有些海关可能会将其理解为能否“及时改正”?将其作为“不予处罚”的前提条件,能够补证的不予处罚,如果不能补证的,不符合免罚的前提条件。其实,能否补证是涉案货物后续通关的问题,与能否免罚没有直接关联性。老林认为,不能补证的,给予退运出境或者删单退回,也是及时改正的一种方式,不影响初次违法免罚的认定。
四、影响税款征收或者出口退税的初次违法。当事人在24个月内第一次申报不实造成少缴税款或者多退税款,少缴税款或者可能多退税款在1万元以下的,属于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执法实践中,海关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缴所漏税款,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才能不予处罚,否则不予免罚。
五、携带超量自用物品或者货币进出境的初次违法。当事人在24个月内首次进出境,并且初次携带价值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物品入境未申报,或者携带人民币现钞12万元以下未申报,或者携带折合2万美元以下外币现钞出境未申报,或者携带折合5万美元以下外币现钞入境未申报的,以上四种违规均属于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可以免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海关要求对以上行为不予处罚的附加条件是在24个月以内首次进出境,并且初次违法,两件条件应当同时具备,如果当事人是24个月内初次违法,但不是首次进出境,则不属于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不符合“不予处罚”的条件。
以上是常见的主要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不处罚的具体事项,虽然公告规定了海关可以不予处罚,但海关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如何批评教育?是书面批评教育,还是口头批评教育?如是书面批评教育,根据《行政处罚法》第9条(1)项的规定,通报批评也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形式,书面批评就是行政处罚,而不是免罚;如果是口头批评,则大多流于形式,意义不大。
此外,海关上述两个清单规定了三种不予处罚的例外情形:一是当事人拒不配合海关执法的,不予免罚,这里的“拒不配合海关执法”应当“从严”解读,在执法实践不宜作扩大解释;二是走私行为,不予免罚,这一点比较清楚明确,无论案值或者偷逃税款多么微小,走私都被排除在免罚清单之外;三是一年内两次同样的违规,不能免罚,这里应指一年内实施同一违法性质的两个行为,而不是指同一法律条款的两个行为,比如都是同一商品归类事项,或者同一低报价格事项,屡错屡犯的,无论案值多小或者漏税款多小,均不能以轻微违法的理由免罚。
首发:微信公众号“老林说法”
文章对《行政处罚法》和《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解释了免罚事项清单中的各项内容,以及具体违法行为情形下的免罚条件。结构安排合理
点赞:0 回复
还可以输入 280个字 回复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
擅长领域:海关行政处罚与纳税争议解决 进出口贸易合规项目咨询 走私犯罪刑事辩护
微信公众号:老林说法
林倩律师曾在海关总署调查局、缉私局长期从事案件调查、审理和法制工作,负责全国海关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工作,主办多起全国重大影响的特大走私违法案件。参与《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和《反走私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并牵头多部海关总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
加入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后,先后为多家跨国公司提供了海关商品归类、特许权使用费和价格争议项目服务,办理了多起复杂疑难并具有代表性的海关行政处罚听证和复议案件,为棉花、木材、成品油、冻海产品和固体废物等多起的重大走私犯罪案件提供刑事辩护,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带领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海关与国际贸易”业务团队,在业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2017年开始,林倩律师在《中国海关杂志》开辟“老林说法”专栏,发表专业文章三十余篇,出版《海关行政处罚与纳税争议》专著,并在各类业务论坛和培训班上主讲相关业务数十次。
林倩律师曾经服务过的客户包括:中石油、泰科电子、梅赛德斯奔驰、松下电子、阿里巴巴一达通、惠科金扬、日照钢铁、艾默生、大陆汽车和铁科克诺尔等。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