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信访事项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第9项规定:“(九)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笔者在接触的案件中,有一些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但是属于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但在当事人寻求救济中,复议机关或司法机关以该规定为依据,不予受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对该规定的误解,该规定明确是对“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不是针对信访事项,而是针对对信访事项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这些行为的一个共同点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在此,有必要解决区分请求履行法定职责还是信访事项的问题,(2017)最高法行申1488号行政裁定书对此有比较精当的阐述。
《信访条例》第21条第1项规定,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可见,在我国,信访制度相对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而言,是一种具有补充性的纠纷解决途径。这种补充性体现为,只有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不予或不应受理的情况下,当事人的相关诉请被纳入信访事项才是适当的。而且对于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定位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信访事务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协调处理核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访是一种渠道,是一种途径。
依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9项,《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6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针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3款,《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9条以及《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条第1款第1项同时规定,申请人或原告必须与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才能适格地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而在要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类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的拒绝作出致使申请人或原告的权利受到侵害,是其与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产生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必要条件。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里的“权利”应当是通过法律规范明确赋予申请人或原告,且并非明显不属于被告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只有该“权利”存在,申请人或原告所提申请对有关行政机关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果,从而使有关机关的处理与申请人或原告产生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简言之,在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类的复议或诉讼中的,申请人或原告的诉权必须以相应的请求权规范为基础,而不能如同在请求撤销行政行为类的复议和诉讼中一样,仅仅因为其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就当然的享有复议申请权或诉权。据此,如果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请求明显缺乏相应的请求权基础,则其与被诉行政机关的不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进而不具有提出相关复议和诉讼的主体资格。
对依据《信访条例》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和复议均不应予以受理由于信访事项的范围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彼此独立,没有交叉,且相关部门依据《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承办、协调处理、监督检查、指导等行为,对信访人不具有强制力,对信访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这个实际上也是判断信访事项的核心,诉讼针对的是行为,从根本上说该行为是否实质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这是判断可诉性的实质要素。因此,对于信访人不服信访工作机构依据《信访条例》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或者不履行《信访条例》规定职责的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和复议,人民法院和复议机关不应予以受理。
首发:微信公众号“秋水长天居士的小窝”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 律师
着力于民商事务纠纷处理,尤其专注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业务地办理与研究,以及围绕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公司治理,合同起草、审查与管理,劳动人事,人身损害等纠纷的处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擅长于理论联系实际,将民商法理论钻研与司法实务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办案能力与品质。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