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未成年人过度游戏充值问题一直是个长期困扰着社会和家庭的话题,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由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而引起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实践中,未成年人因为常常缺乏成熟的消费观念,所以容易冲动消费,将大量金钱投入到虚拟物品中,不仅浪费了家庭的财富,还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影响家庭和谐。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于由充值带来的游戏刺激感,也会让自己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业和社交,导致学习成绩下、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当前监管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法律和政策不足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又称作是“830新规”。“830新规”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虽然这部“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额度予以明确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一是因为,游戏企业虽然接入了实名认证系统并依照相关规定设置了充值限额,但仍有部分未成年人通过借用家长账号或其他方式绕过限制,实现超额充值。二是因为,家长在监管孩子游戏行为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执行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控制孩子的过度消费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讲,虽然《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了规定(例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界定游戏充值行为的效力、如何分配过错责任等问题仍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这导致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中,举证难、维权难成为普遍现象。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部分规定解读
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24年5月28日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该《要求》涉及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规定更加丰富,也为处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标准和参考依据。
01 在充值限额方面
《要求》重申了“830新规”的相关规定,即不应向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付费服务;对于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对于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02 在责任承担方面
《要求》明确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具体责任界定包括:
对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责任
若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将承担100%责任。若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存在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等情形,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情况承担相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
监护人责任
在未充分履行监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重复出现多次或多种过错行为等情形下,监护人可能承担30%~100%的责任。具体责任比例根据过错情况而定。
03 在建立机制方面
《要求》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未成年人消费管理的相关机制,包括:1、针对消费者的充值及消费等信息记录应保存不少于180天。2、提供的付费产品与服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消费上限的规定,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月累计消费数额。3、应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消费管理功能。4、投诉与退费处置管理机制:应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绕过消费限制的合理技术手段,并建立有效的投诉与退费处置机制。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通常处理路径
01 诉讼处理路径
诉讼处理路径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证据:
收集未成年人的身份证明,用来证明其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收集充值记录、游戏账号信息、与游戏公司的沟通记录等,以证明充值行为的存在和游戏公司的责任。
特别注意收集能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实施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证据,如视频录像、微信聊天记录等。
2、提起诉讼:
将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管辖法院的确定的一般以用户协议确定的管辖法院为准;对于被告的确定,当运营和出版公司不一致时,以用户协议中的公司为被告,把运营公司作为第二被告,但是如果只有一家公司除外。)
02 非诉讼处理路径
非诉讼处理路径是通过协商、投诉等方式解决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与公司协商:首先尝试与游戏公司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并要求退款。部分游戏公司设有专门的客服渠道或未成年充值退款机制,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申请。
2、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如果与游戏公司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将会协助消费者与游戏公司进行调解,争取达成退款协议。
以腾讯游戏平台退款流程为例:第一步,微信搜索“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公众号并关注;第二步,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左下角的“我是家长”;第三步,点击“探索平台”,打开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的应用程序;第四步,点击“网络管控家长必知必会”,进入腾讯平台错失界面;第五步,点击“孩子网络不理性消费”,进入方案详情界面;点击“已妥善沟通,开始退费”;最后,根据页面指引进行操作,依次完成监护人身份验证、提交辅助资料、确认退费金额的操作就完成退费申请。
3、使用投诉平台:家长还可以使用如黑猫投诉平台等第三方投诉平台,对游戏公司的行为进行投诉。这些平台通常会与游戏公司保持沟通,协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案例研讨
一下是一则北京互联网法院于2024年6月发布的涉游戏充值纠纷的案例。本案案情为:原告小张称其系未成年人,未经法定监护人张某(小张之父)的同意,私自使用张某的手机号码和身份信息注册了涉案游戏账号,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充值。经法院审理查明,自2022年7月28日至2023年12月6日期间,涉案游戏账户发生充值683笔共计188412元,充值款来自张某的微信账户,充值行为发生于在校期间(非节假日的8点-11点、14点-17点)、凌晨(0点-6点)的次数超过200次,涉案游戏账户主要使用过的游戏角色名有“加勒比唐纳”“辛巴达”“虚竹”“归墟夜枭”等。涉案游戏账户曾在私信中向他人发送“老婆孩子睡觉了,不太方便语音”“那你加我微信试试”“我42”“我儿子今年都15岁啦”等内容,在聊天频道中发送“给孩子开家长会差点忘了活动”“充值了将近20万人民币”“我本人也很纳闷”“因为我工资并不高”等内容。此外,在涉案游戏账户充值时间段内,原告父亲张某的微信账户有多笔向小张的小额转账支出,多笔来自“爸爸”的大额收入,以及短期内转账给小张妈妈的大额支出。
原告小张认为,自己进行游戏充值时才14岁,系未成年人,其涉案游戏账户中的大额充值行为并未获得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因此相关民事行为应认定无效。被告北京某技术公司作为游戏运营方,应当返还充值款。
被告北京某技术公司辩称,涉案游戏账户的注册、使用、充值行为均由成年人实施,涉案网络服务合同合法有效,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裁判理由:本案中,原告小张主张涉案游戏账号的注册、使用及充值行为均为原告本人实施,应就其主张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然而,原告提供的证据显示,涉案游戏账号注册使用的是其监护人张某的手机号,实名认证是监护人张某的身份信息,充值使用的是监护人张某的微信账户,不足以证明涉案游戏账号的实际使用人是原告小张。虽然原告提供了表明自己为未成年人身份的游戏内聊天记录,该聊天内容生成于原告起诉之后以及涉案充值行为之后,不能证明涉案游戏账户充值期间的情况,法院不予采信。对于原告提交的关于原告玩游戏的照片,因照片拍摄时间不明确,且不能证明原告与涉案充值行为间的关系,法院不予采信。
相反,被告提交的证据显示,涉案游戏账号的使用主体存在多次于在校期间、凌晨充值等不符合未成年人生活作息规律的行为,所使用游戏角色名称不符合未成年人普遍喜好的情形,以及在游戏内发表不符合未成年人语言特点的言论。综合以上情形,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本人系涉案游戏账号的实际使用人、涉案充值行为由其实际实施,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因此,原告要求确认涉案网络服务合同无效,并要求被告退款充值款项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首发:微信公众号“上海王慧娟律师团队”
文章从法律层面出发,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的效力、过错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研讨。这种法律视角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点赞:0 回复
还可以输入 280个字 回复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个人背景:
法院系统8年工作经验,曾荣获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
转型律师多年,善于运用法官的视角来审视民商事诉讼争议案件的解决路径,在办理各种疑难复杂案件时,更具法官思维和专业优势。
业务范围:
商事和文化传媒领域法律风险防控、网络侵权、数据合规、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研究、服务。
工作成绩:
【代表诉讼争议解决】《 一路繁花相送 》广告植入案、成功代理并胜诉多起具有网络影响力的名誉权、隐私权诉讼争议案件等;
【全方位法律服务】《海兽之子》电影展及画展 、《 古风X》游戏项目委托创作 、上海某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项目、多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等。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