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你好,我是律途伙伴方明阳。
律途伙伴自成立至今,始终关注年轻律师的成长话题。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会分享我们的实践和思考,期望帮助更多的年轻律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得到快速成长。
近年我们愈发觉得,对于年轻律师而言,“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在团队中成长起来的律师,经历过实习、执业之后,似乎都会面临是否要独立发展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就是团队之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更多促进作用还是带来了更多限制和阻碍。
先评估 再决策
如果对这个问题已有答案,果断决策即可。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是一个坚定的“团队主义者”,我们所思考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变成:年轻律师如何能够利用好团队,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与其向外张望,在不断徘徊中浪费掉时间;
不如向内挖掘,寻找组织能够支持的地方。
01 能力提升
最大的成长点
「为客户创造价值」——几乎每个行业都会把这句话当做经营宗旨,律师行业也不例外。回顾过去的四年律师生涯,可以说律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围绕着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而展开,而创造价值,需要的是能力,并且,有多大能力,才会创造多大的价值。
当然,在能力之外,年轻律师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还有知识、思维等方面。只是,仅仅关注知识积累,容易让我们陷入积累更多知识的快感而忘却实践;仅仅关注思维提高,也容易导致思绪天马行空而难以得到验证。
而能力培养是一个典型的「思考+实践」的学科,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必然会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以及思维认知的提高。
入行初期更加关注能力提升
从律师具体工作的角度,能力提升总体上是两个方面:业务能力和市场能力。而在这两个方面,团队都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助力。
02 业务能力提升
训练高标准执行的工作习惯
从律师具体工作的角度,能力提升总体上是两个方面:业务能力和市场能力。而在这两个方面,团队都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助力。
1.基础技能学习
任何一项业务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基础技能学习”和“量化实践训练”这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可以从团队中求得资源与机会。
回顾刚进入到律师行业的前半年,有幸参与到律途伙伴的百日特训营。在特训营中,通过十个专题,可以得到律师执业十项基础技能的正规化与体系化训练,如「律师检索调研」、「案件流程跟进」等。
而每个专题的学习,也都会有一个项目模板的体系,用以指引学习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这也是我们律途伙伴成立之初所做的事情。
在专题学习模板中,不难发现,每一个专题都遵循了「知识性学习+实践中思考+分享中提高」的递进式成长逻辑,而这些已经「方法论化」了的学习方法,又会启发我们去探索更多高效的学习法,进一步实现“用方法论指导工作”的目标,虽说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自发学习的过程,但这些探索的源泉以及启发却是来自于团队。
到现在,学习百日特训已经过去近四年了,但有一个学习方法仍然保持至今,就是记录学习或工作日记的方法。回顾过去的1000多天,每天大概记录500-700字,大致包括业务办理的事前计划、事中的思路梳理,以及事后的复盘总结等方面。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团队化的工作要求,使得年轻律师在做正确事情的路上,长期坚持变得顺理成章。
对于年轻律师而言,很多时候工作无法开展并不是不够专业,而是不够自信。在团队中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一两项特长,将会是非常有幸的事情,因为打磨特长其实是增进自信最快的方法。
而这个特长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可能是使用某个工具非常娴熟,可能是做某项具体工作非常快速,如法律检索、制作可视化图等,而这些特长,在组织中可以更快速地被发掘并且得以训练。
事实上,我们借助于团队学习基础技能,不止于所介绍到的基础方法学习、坚持正确习惯,以及打磨个人特色等;如果有心,我们也一定能从团队中挖掘出更多的可学之处。
2.量化实践训练
经历了基础业务技能的学习,如果说学习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话,那么通过办理真实的业务来量化训练,则是将理论落地的过程。
在团队中,业务量化训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个人承办业务来训练,另一种是在团队业务讨论会议中提高。
根据我本人的经历,第一种训练方法更为「实在」,原因就是对于实际承办的业务,我们的关注点不光是具体的业务本身,还有客户、对手;不光是学习,还有责任。这就要求承办人从业务接洽之初就以主人翁的心态来面对。
另一种方法是参与团队的业务讨论,这个方式常常被独立律师所忽视,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所能完整承办的业务数量也是有限的,而集体讨论的业务则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如果说第一种方式是解决深度、解决流程上的问题,那么第二种方式则是解决广度、解决见识上的问题。
两种方式解决不同问题
当然,律师在所办理的每一个业务中都可以学习业务技能,并不是必须要在团队中学习。但根据我的观察,在团队中,一方面是可以从具体业务中去发现训练点,而当我们可以意识到我们所训练具体的能力的时候,其实就是“沉浸式训练”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团队中我们也可以求得更多的训练反馈
3.项目带队主办
经过了基础技能学习和量化训练之后,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自我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而更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通过认知和身份的双重转变来实现。
所谓认知的转变,是从自我独立完成工作到协同合作完成工作;而所谓身份上的转变,则是从跟随者到带头人,从承办人到主办人。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对大多数年轻律师而言,在实习期更多是跟随者,通常都是在指导下完成工作。而度过实习期后,如果还满足于在指导下完成工作,则很难取得更进一步的成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工作的心态、方法都要发生改变。
比如,要从过去执行某一个单项工作,到思考为什么要执行这个工作,再到如何规划一系列的工作,以及互相之间的逻辑顺序,包括项目进展过程中和项目结束后的复盘总结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思考和决策。
常法业务的团队分工协调
认知转变与身份转变,需要我们既要有这个条件,还要有这个意识。而正是因为在团队中首先有了条件,才会基于这个条件,让我们催生出这样的意识,也就是说,团队在这个方面可以助力我们提高转变速率。
三、市场能力提升
借助团队找到最佳的推广模式
1.外部机构帮我们开阔视野
对于律师的市场工作,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多数年轻律师的心态是,市场工作是执业之后的事情,市场能力是下一个阶段的核心能力,至于到什么时候开始提升,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划。
其实,对于不同的特点和习惯的律师,什么时候启动市场工作可能不尽一致,但是市场能力的提升训练完全可以前置,即便是少量的尝试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
十分有幸的是,我本人在实习期接触了较多的行业第三方机构,如新则、法天使、iCourt等,从这些机构中接受了不少启蒙认知。
记得iCourt“橙色星期三”节目开播的时候,每周三晚团队集体在办公室听演讲,演讲结束后团队集体复盘讨论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立即形成落地计划。
坦白地讲,尽管我们没有执行完所有的落地计划,但「集体听讲——复盘提炼——对接落地」这个机制我们坚持了近一年时间,而正是这样的机制,才让团队打开了对市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才让团队逐渐地去积累市场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而最直接获益的,就是团队的成员。
2.通过轻量实践初探推广逻辑
跟业务训练的思路一致,如果说团队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启蒙了我们的认知,也让我们学习了执行市场工作的一些方法,那么真正获得市场能力,还需要我们做出一次次的实践和尝试。
对于业务律师而言,市场拓展相对生疏、耗时较长、以及收益不确定,因此少有独立律师会在这个方面花费很长时间,自然也很难进行持续的实践。
我们观察到的另外一个现象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律师团队的组成方式,由原来的纯律师演变成律师和非律师的二元组合,而非律师人员的主要职能则是辅助律师,尤其是在市场工作方面。
我们律途团队也是由律师和运营人员所组成,运营人员的一个职能就是,帮助律师制定运营规划,以及辅助律师完成一些基础的市场运营工作,这样在团队中就会形成「内容生产+市场推广」的协作机制,基于这样的配套辅助,我先后尝试了公众号文章、短视频、线上和线下培训等推广方式。
通过团队公众号推送文
在这个过程当中,团队的助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辅助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团队通过协作机制,让律师持续开展市场工作变得没那么困难。
3.从模仿到创造
正如我在开篇所讲的,律途伙伴专注于年轻律师的成长。而根据我的观察,年轻律师的成长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性成长,第二个阶段是创造性成长。
前一个阶段关注吸收、关注内化、关注掌握;后一个阶段关注输出、关注创新、关注成就。
这个模型也可以适用于律师的市场工作。在模仿阶段,我们借助于团队所引进的第三方平台,见识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但要想真正发挥市场工作的价值,却是一个全新挑战的创造过程。
基于市场工作的创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定位问题。结合团队已有的渠道和客户资源,以及个人的观察和兴趣,在2021年,基本确立了一条基于汽车行业的行业律师发展路线。
坦白地讲,这条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看到确定性才去做。即便结果无法预期,但却是在这个阶段和团队最好的结合方式,也是在这个阶段利用好团队的最佳方式。
四、结语
关于团队和个人如何良性互动的问题,其实是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里面非常专业的话题,无数学者、专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著名生涯规划师《跃迁》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认为,团队比天赋更重要。
在律师行业,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律师而言,如果暂时没有能力去组建一个团队,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个好的团队。过去,我们讨论更多的是“团队如何用人”的这个问题,但对于个体而言,这个问题则是“个人如何利用团队”,虽说两者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但终极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文章的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律途团队近期正在招聘人才,如果你也对团队化的工作方式感兴趣,如果你也在寻觅更为体系化的成长路径,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具体的招聘信息(文末链接),欢迎与我们联系。
新的一年,愿所有的个人和团队,都可以实现最佳的良性互动发展。
来源:微信公众号“律途伙伴”
能力之外,年轻律师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还有知识、思维等方面。只是,仅仅关注知识积累,容易让我们陷入积累更多知识的快感而忘却实践;仅仅关注思维提高,也容易导致思绪天马行空而难以得到验证。
点赞:1 回复
还可以输入 280个字 回复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北京市万商天勤(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学院,曾就职于世界500强金融保险企业法务部门,现为律所汽车律师团队成员,专注于汽车经销商行业法律服务,担任某集团经销商旗下多家4S店法律顾问。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