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11

    X
  • 12

    X
  • 易轶

    X
  • 尹正友

    X
  • 于琦

    X
重复内容

周立波:网络“口袋罪”的司法限缩——评最高院第145号指导性案例

免费 周立波 时长/课时:10分钟/0.22课时 1个月之前
已学:4,049人 点赞 分享 推荐 收藏 设置

分享到微信

声音

  • 普通女声
  • 普通男声
  • 特别男声
  • 性感男声
  • 情感男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0X
  • 3.0X
  • 4.0X

字号

  • 标准
  • 特大
确定 取消

  2020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45号指导性案例:被告人张竣杰等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该案的基本案情是:自2017年7月开始,被告人张竣杰、彭玲珑、祝东、姜宇豪经事先共谋,为赚取赌博网站广告费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租住的Trillion公寓B幢902室内,相互配合,对存在防护漏洞的目标服务器进行检索、筛查后,向目标服务器植入木马程序(后门程序)进行控制,再使用“菜刀”等软件链接该木马程序,获取目标服务器后台浏览、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权限,将添加了赌博关键字并设置自动跳转功能的静态网页,上传至目标服务器,提高赌博网站广告被搜索引擎命中几率。截止2017年9月底,被告人张竣杰、彭玲珑、祝东、姜宇豪链接被植入木马程序的目标服务器共计113台,其中部分网站服务器还被植入了含有赌博关键词的广告网页。后公安机关将被告人张竣杰、彭玲珑、祝东、姜宇豪抓获到案。

  公诉机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四人提起公诉。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最后判决四被告人违反国家规定,对我国境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特别严重,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系共同犯罪。公诉机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予以指控不当。

  在裁判理由中,法院认为:被告人虽对目标服务器的数据实施了修改、增加的侵犯行为,但未造成该信息系统功能实质性的破坏或不能正常运行,也未对该信息系统内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增加、删改,其行为不属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最高院确立的裁判要旨有两点:1.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的方式,非法获取网站服务器的控制权限,进而通过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向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上传网页链接代码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款“采用其他技术手段”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2.通过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但未造成系统功能实质性破坏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不应当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认定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应该看到,该裁判要旨第1条明确了具体个案的行为定性,具有类案参考意义。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第2条,通过对非法控制计算信息系统行为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的界分,明确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适用规则,即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没有造成系统功能实质性破坏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是最高院首次对刑法第286条第2款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适用进行直接回应,而该条款被业界认为是网络时代的“口袋”条款。

  根据刑法第286条第2款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就可以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该条文并没有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其他条款一样明确规定“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罪状,导致司法机关普遍认为该条款的适用不需要“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构成要件,只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应用程序进行增删改,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后果严重的标准就可构成犯罪。本指导性案例中,公诉机关指控行为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

  经过笔者的观察和统计,在司法实践中,对刑法第286条第2款采取上述适用逻辑的是一种常态。如非法删除交警支队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交通违章数据;删除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的处分数据信息;修改工商局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中企业的名称、经营范围数据信息;删除电商平台中的差评记录等等,都有被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判例。而事实上,这些增、删、改数据的行为,并没有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不能正常运行。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曾撰文指出,由于网络领域中的任何活动都会涉及对数据的增删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仅会成为发生在网络中的传统犯罪和其他纯正网络犯罪的“口袋罪”,也会沦为网络领域中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口袋罪”。如上述对各类业务系统中数据的增删改行为,本质上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活动或业务秩序造成破坏或妨碍,而不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造成破坏,但最后都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进行认定。如此一来,一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几乎可以规制网络领域当中的所有犯罪,这显然出了问题。

  为此,笔者曾提出,首先,应明确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原意,明确本罪的法益保护范围,也即本罪保护的法益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而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承载的网络业务活动秩序和网络空间管理秩序。对于侵犯后者的行为,应由相应的罪名进行规制。其次,为消除司法实践的理解偏差,应在立法层面进行及时修正,在本罪条文中增加“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罪状,明确构成要件。再次,在立法未变的情况下,应在司法实践中对本罪进行严格的限制解释。特别是对本罪中的“数据”,应解释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有关的数据,而不是泛指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一切数据。由此,使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回归到刑法本应规制的范围,防止本罪成为网络时代无边无际的“口袋罪”。

  此次,最高院借由第145号指导性案例确立的裁判要旨,可以说是在司法层面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适用的限缩,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明确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增加、修改,也需要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才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由此,明确了本罪保护的法益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规制的是在实质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其他条款保持了一致。

  另一方面,强调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关键在于“造成系统功能实质性破坏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145号指导性案例中原审理法院认为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理由是:未造成该信息系统功能实质性的破坏或不能正常运行,也未对该信息系统内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增加、删改。而最高院在裁判要旨中删除了后半句却保留了前半句。由此经过最高院的提炼,进一步明确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关键于造成信息系统功能实质性破坏或不能正常运行,而不是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否有价值。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价值判断完全剔除出去,也表明即使数据有重要价值,也不是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关键。对数据的增删改行为,仍然需要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才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勒紧了司法实践借由刑法第286条第2款进行扩张的“袋口”,是本指导性案例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来源:微信公号“厚启刑辩”)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发布:周立波 编辑:点小读 责任编辑:点小读

还可以输入280个字 查看 《留言评论奖励规则》 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

(0)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声音
  • 情感童声
  • 性感男声
  • 特别男声
  • 普通男声
  • 普通女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X
  • 3X
  • 4X
字号
  • 特大
  • 标准

作者

周立波
  • 文章14
  • 读者6w
  • 关注4
  • 点赞57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辩护部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浙江省律师法学会理事;浙江省案例法学会理事;杭州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司法局时事点评专家库成员;杭州市网络犯罪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先后办理众多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经验丰富、效果显著,办案成功率高。尤其擅长办理各类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在网络犯罪、经济犯罪领域办案成效显著。其中,众多案件获不予逮捕、绝对不起诉、罪轻、缓刑等处理。

  执业同时担任高校法学教师,主讲《刑法学》《刑事辩护》《经济法学》等课程。曾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挂职,任刑庭助理审判员。多次接受《浙江法制报》《都市快报》等新闻媒体采访。已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治研究》《浙江律师》等法学类、律师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各类网站、微信公号发表高质量时事评论类文章40余篇,是一名理论功底深厚、实务经验丰富的学者型律师。


我也要当作者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常见问题

  • 1、“点读”是什么?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 2、“点读”的作者?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 3、“点读”的文章?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 4、“点读”的审核?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记课时

周立波:网络“口袋罪”的司法限缩——评最高院第145号指导性案例

消费:30点币 现有:0点币 课时:0.22课时/10分钟
确定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支付成功

恭喜您记录课时成功!

继续听课 选择文章
记课时

周立波:网络“口袋罪”的司法限缩——评最高院第145号指导性案例

消费:30点币 现有:0点币(点币余额不足,还需支付533点币) 课时:0.22课时/10分钟
充值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文章查重申诉
0 /1000
提交申诉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诉意见,
请注意查看处理结果。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