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律师法庭表达的“评价者”
当我们以辩护人的身份,坐在辩护席上,如果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处的位置特别不容易,因为所有出现在法庭上的人,都是我们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轻易的选择忽视这些评价者。
法官首先是我们的评价者,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因为如果他对我们形成负面的评价,那么,我们大概率是要“歇菜”的。
虽然法官通常不会直接以律师的表现作为判决依据,但让法官形成负面评价,尤其是专业上、人品上的负面评价,则必定会影响到后续的有效沟通。
而一个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真正的战场,很多时候并不在法庭,而是在法官的办公室。这并不是勾兑,而是因为在办公室的时候,更有可能有互动式的交流,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如何走进法官办公室,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参照《律师如何跟法官进行有效沟通?》。
被告人和其亲友,也是我们的评价者。也是我们要重视的,毕竟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更要警惕沦为纯粹的讨好和取悦。
一场好的庭审表现,应该是可以获得相对公允的评价,绝对要杜绝为取悦委托人而进行的纯粹的表演式辩护。
我始终认为,大多数客户是聪明的,他可能因为情绪而一时糊涂,但他终究有清醒认识的时候。
有些话不适合在庭上说,我们可以跟委托方提前做好沟通,庭审上的表现,应当仅仅围绕辩护目标展开,不要把焦点放错地方。否则,我们可能会取悦了客户,得罪了法官,这终究对客户更不好。
控方虽然在法律上和我们是平等对抗,但我始终认为,法律可以这么规定,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但要真正做好辩护,我们有时候也不得不关注他们的感受。
我们关注他们的感受,不是为了纯粹的取悦他们,而是因为他们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法庭的裁判构成影响。
如果我们不能说服他们改变指控,撤回指控,但至少可以努力说服他们不影响法院的裁判,不以抗诉等理由给法院施压。
被害方的感受,我们也要照顾,尤其是在故意杀人等一类给被害人亲友造成极大心理痛苦的案子。
这时候作为辩护人没有人可以剥夺我们不违法的说话权利,但也不要天马行空,忽略被害方的感受,否则可能走出法庭,自己就被胖揍一顿。
在司法实践中,辩护人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前述“评价者”的关系,由此也常常引发出新的对抗关系。
比如控审对抗。
今年广东高院暴出来的一个庭审,可以得到印证。这其实也可以说明辩护人在庭审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庭审表达。
/02/
法庭表达的目标
我们有诸多评价者,但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一去取悦。
对于辩护人在法庭表达的核心目的,我始终认为是让法官听清楚问题,让法官听明白理由,让法官采纳我们的意见。
我们考虑其他评价者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说服法官的工作。
如果能够同时获得控方的支持、认可和尊重,这何乐而不为呢?只是如果对手没有开阔的胸怀,那么我们也无须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影响了对核心目标的把握。
客户的感受也是我们要考虑和关注的,我们可以努力用自己的专业表现,获得客户的认可,增加双方的信任度。
/03/
法庭表达的原则
法庭表达的原则,可以从内容上和形式上两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是内容上,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就是“有理有据”。
什么是有理有据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搞清楚事实;
二是搞清楚证据;
三是搞清楚程序;
四是搞清楚法律。
无论是庭上的口头表达,还是庭后的书面表达,在内容上,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关于某个各方关注的事实问题,但我们却没有搞明白,没有准备好,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有什么依据,匆匆忙忙,卷宗翻来翻去,这是非常难堪的。
其次是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成语,一个是“言简意赅”;一个是“有礼有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观点;
二是有层次;
三是有节奏;
四是有交流;
五是有礼节;
六是必要时,要有态度、有对抗。
有观点、有层次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话先说观点,明确把观点亮出来,然后具体理由是什么,一、二、三,一点一点说明。不要满嘴跑火车,说了几个小时,没有重点。暂不论法官同不同意让你说这么久,就是让你说这么久,你也要感谢这个法官对你的包容。
什么是有节奏、有交流?有节奏,其实是不要说太快,有话好好说,慢慢说,在说的过程中,朝着你说服的对象,有交流,这样可以提高说服的概率。这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经过证实的人性偏好。
有礼节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说话就说说话,不要总是喜欢带讽刺性的言语,带着不尊重的表达,往往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形象,还会给自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必要时,也要有态度,敢对抗。有些案子,法官在庭前已经形成心证,任你再怎么表达,他就是不听不理,这种情况下,敢于拿出态度,拿出对抗精神(不一定是跟法官对抗,基本上没有此必要,对抗也是技术性对抗),目的是让他重视,让他审慎。
/04/
法庭表达的方式
法庭表达的方式,主要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眼神表达;肢体表达;形象表达;可视化表达等。
关于口头表达,怎么更好的做到口头表达,前面已经论述了。现在从反面提三个警惕点:
一是不要太啰嗦;
二是不要表演式辩护;
三是不要假大空。
真正有说服力的语言,都是简单明了的,实实在在的,律师的表达更是如此。
对于一些没有证据支持的,或者是纯粹想象的,这些话应少说慎说,有技术的说。
有些人可能以为说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真正的高手都是一针见血的,可以迅速发现问题,提出意见。
关于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某种程度上比口头表达还重要,因为你说什么法官不一定记得住,但书面的他可以反复看。只要法官愿意看,基本上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书面表达同样需要重视内容表达和形式表达。具体怎么做,这是文书写作的问题了,在此就不展开了,只引用德肖维茨的一句话——简洁为文就是好作者。
关于形象表达,我基本上每次开庭,都会穿正装,系领带,但遗憾的是,我经常看到有人完全不注重形象,参加庭审时的着装极其随性,以至于让人以为端庄的检察官是正规军,而辩护席上的律师是土八路。
专业不够,衣服来凑。如果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打扮好自己的形象。
关于眼神表达,要记住三次关键词,要有关注;要有交流;要够坚定。说给谁听,说什么内容,怎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定要利用好这扇窗,辅助我们更好的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去。
关于肢体表达,就记住一句话,抬头、挺胸,不玩笔。法庭有时候就像是一个舞台,我们的每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在这个舞台上会被放大,因此,时刻要保持警惕。
我看到有的律师在庭上的时候,一边发言,一边玩笔,或者没有发言的时候,就在那边转笔,这是极其难看的坏习惯。
关于庭审如何更有效的表达,这是需要实践、思考和总结的,很难做这种纯粹的文字探讨。很多时候,是专业的,还是新手,一听发言就明白了。
我们首先要修炼的是,如何在普通操作层面上做到更好,其次要修炼的是如何应对更多的突发状况。比如检察官有诱导式发问的时候,你敢不敢反对,怎么反对?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
每次开完庭,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一定要记住,庭审结束并不意味着案子结束,真正的战斗,往往才刚刚开始。
(来源:微信公号“文鑫说法”)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医学学士、法律硕士,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福建省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执业领域为刑事辩护、刑事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