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11

    X
  • 12

    X
  • 易轶

    X
  • 尹正友

    X
  • 于琦

    X
重复内容

当事人是以什么标准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

免费 梁枫 时长/课时:11分钟/0.24课时 1个月之前
已学:23,745人 点赞 分享 推荐 收藏 设置

分享到微信

声音

  • 普通女声
  • 普通男声
  • 特别男声
  • 性感男声
  • 情感男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0X
  • 3.0X
  • 4.0X

字号

  • 标准
  • 特大
确定 取消

  无论在当事人眼里,还是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或者是律师自己认为,律师都应当是“专业人士”——专业法律服务人员。

自己想的自己和别人心目中的自己一样吗?

  可是,当事人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呢?或者换句话说,当事人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律师是否专业?再或者说,律师自己所以为的自己“够专业”,和当事人心里所想像的“真专业”的概念和内涵,真的是一样的吗?

  自己照镜子,觉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在别人的内心镜子里,也许是蓬头垢面、猥琐不堪。

  或许有人认为,能打赢官司的律师就是好律师。但一个官司获得胜诉的原因太多,谁知道律师在其中的作用究竟占了几成?

  或许有人说,精通法律的律师是专业律师。但法律知识对于法律服务市场而言,不过是一种不能兑换的货币。在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技能之前,它仅是一种拥有和收藏。

  或许还有人说,对当事人的服务态度赤城,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律师的专业,但法律服务究竟不是一种心理疗伤,如果法律服务结果不尽如人意,都会让人怀疑律师费的价值。

法律咨询中的尴尬

  一天,一个朋友电话打来:“梁律师,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个在未成人保护方面的专业律师?”

  我问他:“你要的‘专业律师’,要怎么才算是‘专业’的”?

  对方一时嗫嚅。竟难以用一两句话来准确定义。索性用了排除法:“‘专业’的,就是靠谱的呗!真正能帮我解决问题的那种。如果不够专业那多耽误事啊!”

  再有一天,一个相熟的朋友问了我一个在我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我老实地告诉他:“在这方面,我不够专业,我建议你去找一个在这方面专业的律师去问一下”。

  熟知我专业领域的这个朋友理解地点点头。但他闲来无聊,一边说着“好、好、好”,一边还是讲述了他的问题。

  在只有两个人的聊天环境里,虽然我已经声明在他所询问的领域里并非专业,但身为“律师”这个法律专业人士的身份,面对他直勾勾的提问,如果不作出回应,那迎来的必然是“尴尬的气氛”。我只好硬着头皮,凭借自己基础的专业功底、普遍性的法律知识,简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话刚说完,朋友面带失望地说道:“看来你对这方面真的不太了解,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不是这方面专业的……算了,我们聊点别的!”

  刹那间,我似乎表现的比他更失望:“我已声明过不是做这方面的嘛,是你自己非要问的!”

  这是一通多么无聊、没有质感的聊天!

不“专业”律师的十大表现

  事实上,就像一个好人也许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他的好,但一个坏人人们可以津津乐道历数他的各种坏一样。一个专业的律师,人们也许难以用一两句话准确判断出是否专业,但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凭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举止,就可以认为:“嗐,这律师不专业”。

  那么,哪些表现会让人觉得律师是不够专业呢?

  痛定思痛,我在深挖和解剖自己的同时,回顾周遭看到的律师同行各种表现,却发现太容易看到律师的各种不专业了——

  1.穿着打扮不像律师。我曾经在法庭见过出庭律师穿着花T恤、大裤衩,从屁股兜里掏出他的律师证。那一刻,估计律师证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2.“四拍干部”肯定是不专业的:委托之初拍胸脯,代理案子拍脑袋,输了官司拍大腿,打完官司立马就拍屁股走人。

  3.对要提供法律服务所需要的法律政策不了解,应熟知的法律程序不清楚,应适用的法律理解错误。

  4.对待受委托的案件或者法律服务内容不认真,收了钱就敷衍应付,糊弄一通,草草了事。

  5.动辄对当事人以“有关系”自居,到处有人,手眼通天。当事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充满了羡慕,即使通过走关系把事办成了,委托人也一定认为“还不是因为我花的钱起作用了?”,而通常会吝啬地不肯用“专业”这个词来褒奖律师。

  6.在办理法律服务过程中,经常出错。如果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甚至会引发委托人对律师事务所索赔,固然一定是不专业的;但如果经常有一些小的不当行为,也给人不专业的表现,比如把当事人的名称搞错,法律文件中随处可见的错别字等等。

  7.从服务的角度来看,经常和当事人沟通不畅,动辄和当事人争吵不休,难以建立通畅的对话环境,双方关系不和谐,让委托人的服务体验不佳,也难以让当事人认为律师的服务是专业的。

  8.对同行不友好的评价和对待。无论是面对法庭上坐在对面的律师同行,对人进行人身攻击,还是在其他场合对同行的嘲笑、讽刺,即便委托人和你同感,但当委托人扪心自问,也决不会认为这样的表现就是专业。

  9.虽然律师作为“乙方”,少有对待客户盛气凌人、颐气指使,但如果不注意服务态度,无视当事人的感受,也会让人觉得服务不够专业。

  10.“术业有专攻”。在当下以及未来的法律服务环境中,“专科大夫”更容易赢得人的信赖和尊重。“万金油”式的律师,服务态度再好,也难以在专业领域精深。

衡量律师“专业”的四大标准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专业律师的表现似乎都差不多,不专业的律师各有各的不专业。一个先进人物通过很多场巡回演讲他的光辉事迹,讲过的事情也许很快就会随风飘走,因为一般人难以做到。但对于不好的事情,人们可能会更容易在更长时间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供人津津乐道,这是因为那些毛病和缺点太容易在每个人身上出现。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所在。

  而我,也必须承认:也不能免俗。

  当我文思泉涌地列举律师种种的“不专业”表现后,对于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真是体现了一个律师的专业,却有点“文思枯竭”。

  或许,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摈弃了那些不专业的表现,就是“专业”的了吧!

  话虽这样说,还是稍作总结一下:我以为,如果真的要寻找一个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标准的话,也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专业的服务技能

  一个专业的律师应该以自己娴熟的法律服务技能,精通于法律服务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这应该是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首要标准。就像一个司机的基本标准是应该把车开好,一个厨师就应该把饭做好一样。

  2.专业的服务态度

  说到底,法律服务是社会服务的一种。律师不是仅仅向当事人讲解法律,不是仅仅限于精通法律。如何通过掌握的法律服务技能为委托人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服务,获得预期的服务效果,良好的服务体验需要一流的服务态度。

  3.专业的服务精神

  有句话说,如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先尊重自己的工作和职业。事实上,“尊重”还不够,如果以一种敬畏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势必会以付之于足够的敬业精神,在这其中,所获得不仅仅是客户所感受的服务,还有自身所得到的职业成就感。

  4.专业的服务素养

  律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慢热的职业,年轻和法律服务所需要的经验往往成为矛盾。对社会的洞察、对人性的了解,往往成为律师服务的组成部分。一个专业、卓越的律师,浑身一定散发着不可抵挡的人格魅力,而决不是“操两可之说”的“挑词架讼之徒”。

寻找一位“专业”权重高的律师

  当然,也许“专业”并不是一个律师所应具备的唯一标签。很多时候,让委托人决定聘请律师的因素,除了判断律师是否专业以外,还有更多的因素,比如律师费是否合适,是否更容易获得信任,甚至甫一见面是否有眼缘,等等

  如果有一个机会,和律师打交道,和律师合作,还是有很多因素影响当事人在心中对律师的评判。但无论如何,“专业”这个标准,恐怕是权重最高的参数,因为从有偿的市场服务角度,白花花的银子作为律师费花出去,最终想要的效果就是,如果“专业”就肯定是值了。反之,说其他的,似乎都会显得很苍白,谁也不傻。

  所以,纵然有时候在感情上或许对某一个律师是喜欢还是讨厌,但对于花钱购买律师服务这件事来讲,当然应该是理性的决定,花钱当然是要聘请一位专业律师,获得最专业的服务。

  就像电视剧《那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刘烨扮演的龙小羽,身陷囹圄,生命危在旦夕,面对他的辩护律师韩丁,虽然充满了厌恶,但从内心深处却一定也不否认他作为律师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正直和专业。

                                                                                     (文章来源:微信公号“京华枫云”)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发布:梁枫 编辑:点小读 责任编辑:点小读

还可以输入280个字 查看 《留言评论奖励规则》 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

(0)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声音
  • 情感童声
  • 性感男声
  • 特别男声
  • 普通男声
  • 普通女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X
  • 3X
  • 4X
字号
  • 特大
  • 标准

作者

梁枫
  • 文章12
  • 读者14w
  • 关注25
  • 点赞78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法律工作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业务领域:公司治理与合伙人制度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运营与管理,公司并购、重组、改制、破产等,擅长处理商事诉讼与劳动争议,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非营利组织建设。

  标杆案例:2010年3月,《北京晚报》“名律铁案”栏目题为《提出辞职却被报警职务侵占  劳资纷争历经三个连环官司 女白领打赢“超时效”劳资官司》,对梁枫承办的案件审理及代理情况予以整版报道。

  2014年4月,《北京晚报》“名律铁案”栏目题为《女会计出差身亡申请工伤遇难,名律师出手协助家属终赢官司》,对梁枫承办的案件审理及代理情况予以整版报道。

  主要著作:《防火墙: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提示全书》、《离职攻略:如何防范解约风险》、《劳动合同书:拟制·审查·签订》。


我也要当作者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常见问题

  • 1、“点读”是什么?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 2、“点读”的作者?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 3、“点读”的文章?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 4、“点读”的审核?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记课时

当事人是以什么标准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

消费:36点币 现有:0点币 课时:0.24课时/11分钟
确定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支付成功

恭喜您记录课时成功!

继续听课 选择文章
记课时

当事人是以什么标准判断律师是否专业的?

消费:36点币 现有:0点币(点币余额不足,还需支付533点币) 课时:0.24课时/11分钟
充值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文章查重申诉
0 /1000
提交申诉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诉意见,
请注意查看处理结果。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