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特斯拉车主上海车展维权事件,连着几天上了热搜,仍然是舆论有点一边倒地指责特斯拉,民粹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们着实大大消费了一把爱国,因为这样做是最安全、最不用动脑的认知习惯。
子弹还在半空中飞,连新华社都等不及,第一时间直接质问特斯拉硬气的态度: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指责其“店大欺客”。
作为理性的法律人,在这种热点事件前,一般不敢第一时间发表倾向性结论,因为根据过往经验与直觉,依据法律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思维习惯,轻易站队下结论,分对错,大概率会被打脸。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法律上的真实、新闻真实与真相,三者之间是有者宵壤之别的,要结构化分清真实、真相与真知。见作者公众号文章:《记者生涯如何改变了我》
果然,今天的人民日报上海频道,就披露了特斯拉披露的数据:车主最后一次刹车前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撞车前时速降为48.5千米每小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冲击力”。
以较为明确又委婉地暗示了事故与车主操作的相关性。
该党媒很有春秋笔法,一是引用的特斯拉的官方声明,在事实之外没有自己下结论;二是没有直接否认特斯拉制动系动没有问题,因为尚未有权威机构的结论予以辅证。两家央媒在此事件面前的报道水平,可谓高下立现。
更多自媒体评论文章,内容偏颇地不值一哂,也许是认知上的无知,也许是立场上的别有用心。人家说要依法处置此事时,他会骂人家资本主义的硬气;人家诚心要妥协解决问题时,他又说人家认怂;警方依法处置扰乱公共秩序时,他们又骂特斯拉官商勾结。
其实,单从立场的角度,除了特斯拉及其忠实用户,以及注重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的上海市,特斯拉面对的外围旧势力,太过于强大了,它包括同行竞争对手(包括燃油车与电动车),也包括很少获得新兴车企投放广告的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们,甚至恨不能让它“滚出中国”。
今天在跟小伙伴分析特斯拉热点事件时,我提出来,如果没有法学的基本素养,哲学思辨又不够,我们的认知容易被新闻媒体提供的资讯牵着鼻子走。
稍微有点法律证据意识的人,应该明白,此次热点素材来源过于偏颇,全是车主及家一口咬定刹车失灵,是系统软件出了问题。按说是不是刹车系统故障,调取一下后台数据,或者由政府或者双方指定第三方检测,至少比各说各辞更有说服力,据说车主断然拒绝第三方检测。
问题出在哪里?证据在哪里?搞清楚了责任在哪一方就水落石出。不能拿着结论来倒推大前提与小前提,更不能颠倒因果关系。所以,该桩公共事件的核心在于检测的结论。
但问题又来了,法律不但要实现实质正义,还要用程序正义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于是,由谁来选定第三方鉴定机构,又将会成为双方针锋相对的焦点,车主就不同意任何一方选定鉴定机构。对于此类公共安全事件,刹车失灵非同小可,涉及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2004年几部委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政府对可能危害民众健康、安全的产品,有权力指定专业机构,进行权威检测。
即使没有第三方政府来主动介入,任何一方,都可以寻求民事诉讼手段,到法院一辩真相,按照产品侵权责任的举证规范,可以选定第三方对刹车系统进行技术鉴定。凡有权利必有救济,法律不会堵死这一条路的。
也许有人说,对于弱势的消费者而言,被逼上车顶,也是没有维权出路之后的无奈之举,笔者非常不认同这一观点。如果按照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方法,和稀泥的传统维稳方式,则中国的成年人社会仍然脱不了“巨婴国”的窠臼。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信仰法治是定纷止争的底线保障。
无论是今年两会高居榜首的热词,还是“十四五”规划里的描述,“依法治国”被提到更加优先的战略国策。何况,法治环境就是营商环境,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应有平等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指标。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车主涉嫌隐瞒主观驾驶操作失误,而经鉴定车辆不存在刹车失灵问题,我们的执法者,是否敢于依法追究车主“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这将考验着法律的尊严,也挑战着我们维护善良风俗的勇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论案件怎么走向,有一点笔者替落户上海的特斯拉庆幸,从法治营商环境的角度,选择上海至少从营商法治环境上,绝对是明智之举。
最后,作者防止被谩骂,声明本篇不是洗地文。若为了家人安全乘用,也在自动驾驶等技术成熟之前,笔者不会将特斯拉作为首选用车。
来源:微信公众号“董董的墨迹”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资深律师,律师管理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法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学EMBA(2011),上海交通大学金融高级管理硕士(2016),亚杰商会摇篮12期学员。
2010年创办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并成为上海第二大规模的知名律师事务所。现担任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运营负责人。
微信公众号:董董的墨迹
主要著作:
《谁的青春不热血》(2017)
《股权控制战略》(合著 2019)
联系方式:邮箱:ddd@winteam500.com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