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的律师制度恢复重建,走过了40个春秋。40年前,在党中央领导下,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发展的阶段。我国律师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律师及律师行业发展进行思考是有必要的。
对律师行业的十点思考,分为四篇,十个关键词。
以下为正文:
个人篇
律师行业由一个个律师组成,对律师本身的思考显得很有必要。
一、选择
从选择做律师起,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人生重要节点的选择,选择不同,结果就不同。决定做律师的话,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选择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因为你的未来还未定型,你需要不断尝试。
二是,选择相互需要的律师平台。因为和平台一起成长,人与人之间处于需要与被需要,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三是,选择技术的律师平台。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时代发展飞快。
四是,选择有文化内涵的律师平台。因为文化能够使平台走的稳、走的快、走的远。
五是,选择领头人有格局和情怀的律师平台。因为领头人有格局和情怀能带领平台发展壮大。
二、发展
作为律师,发展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律师的发展分为短期发展、中期发展、长远发展。
一是,短期发展要综合。因为这个阶段需要磨练,做诉讼能够活跃你的思维。做非诉业务能够提升你的能力。
二是,中期发展要专业。因为中期阶段需要“专”,确定一个方向深耕细作,才能成为专家。
第三,长远发展要创意。因为长远阶段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这个阶段需要把自身定位为创意律师,创意律师实际上是把你服务的每个诉讼案件抑或项目当成一个作品来完成,打造成精品,继而进行知识管理,实现更大程度的倍增。
三、思维
做律师最重要的是思维,思维,思维。律师思维应该是开放性的,不应是封闭的,律师的思维应跳出条条框框,不要固步自封,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思想是唯一是不能受禁锢的,要学会天马行空,做春秋大梦,更要会吹牛。
思维不是靠读法条和法律专著就能打破它的局限和壁垒的,有时需要听听真正大咖律师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成功路径是什么,哪些可以借鉴并为我所用等等,这也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义,也许你很多时候被别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话语所折服,但更多的其实还是思维的问题,别人能说的,你为何讲不出来,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四、专注
律师行业的专注更多的含义是行业深耕,讲的就是律师要专注某一行业抑或业务领域,不断总结和沉淀,你会发现很多行业的道理是相通的,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有很多人在一个行业很多年,为何做的连自己都不满意,一直不满意,其实个中问题只有自己心里清楚,需要总结和反思的东西应该很多很多,实际上,事业需要专注并且深耕,不要眼高手低,要由小及大,切勿断层和跳级,每一个阶段都要认真经历和总结,这是你最终能够成功的有机构成。
团队篇
要想走的快,一个人走,要想走的远,一群人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便是团队的作用。
五、组团
团队,绝不是几个人简单凑数,更不是喊口号,需要身体力行,躬身践行,更不是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当然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抬举的,但这是在合理限度内的。
团队建立需要阶梯状的,团队一定要有一个有情怀、有格局的领头人,是总揽全局的精神领袖和掌舵人,团队成员有第一梯队成员,有第二梯队成员,第三梯队成员,也需要案件秘书抑或项目助理等等,团队成员从性格、秉性各方面是需要互补的,而不是相克的,既要有女士,又要有男士,因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团队成员把制度定好,把利益分配讲好,把晋升路径铺就好,让团队成员有一个可期的未来,不用猜疑,不用巴结和奉承谁,只需要做好自己,一切不用担心,这是团队组建的乌托邦思考,只要践行,只要愿意组建团队,相信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六、平衡
团队重要的是平衡,关于利益的平衡,关于情感的平衡,关于晋升的平衡、关于机会的平衡,关于话语权的平衡等等,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团队的平衡绝不是牺牲团队成员的利益,绝不是牺牲团队成员的个性和锐气,绝不是牺牲团队成员的其他任何利益。
其实,讲到需要提到一个群体,那就是90后的小伙伴,他们是律师业的未来,未来不可限量的一代人,他们这群人,具有明显的时代印痕,他们率性而为,他们个性不沉闷,他们敢于表达不含蓄,他们简单真诚不虚伪,他们喜欢直来直去不藏着掖着,他们喜欢前卫不out,他们可以吃苦不娇滴滴,这可能就是他们这一代人,作为团队未来主力军,平衡好90后显得尤为重要。
平台篇
团队的建设均需依托一个平台,就律师而言,律师平台就是律师事务所。
七、定位
律师平台需要定位,需要规划。律师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道路,要么是小而精的律师事务所,是律师业务细分领域的深耕者和受益者。要么是大而综合的律师事务所,具备强大的服务能力和消化能力。在专业化背景下,律师事务所需要作出变革,否则,可能革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律师平台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服务能力要求也趋于专业化、团队化、标准化。律师平台的业务领域趋于细分和跨界,在细分领域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能存活,必然能发扬光大,否则,必然面临被淘汰,甚至无生存余地;在跨界领域能融合一批多层次专业人才,必定能在跨界法律服务领域有所作为。
律师平台根据自身情况定位就好了,定位准了,发展也就顺了,矛盾可能就没少了,甚至就没有了。愿每一个律师平台都能找准定位,奔美好前程。
八、矛盾
律师平台的矛盾更多出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好了。管理者吸引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考察和考核,再进一步吸纳为注册的股权合伙人,因为股权合伙人毕竟是深度人合,除了专业能力,还需要有奉献精神,更需要有好的人品和格局。
矛盾或许是财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或许是金钱上不够大方,或许是利益分配上不尽合理,或许是氛围营造的不够轻松,或许是晋升机制设置不够畅通,或许是归属感不够。归根结底,律师平台应做到尽可能的追求公平,让每一个律师和成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是家文化理念,敬天爱人的思想。好的律师平台绝不能是某一个的平台,也不能成为某些团体的平台,应该是大家伙的平台。如果搞明白了这些或许矛盾能解决很多。
九、模式
律师平台的模式,实际上也是矛盾的源头,模式选对了,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实就是好的模式。这里重点探讨利益分配模式,即提成制+计点制+阶段的授薪制组合模式。
律师平台模式,传统的提成制是律师平台的主流,但该种模式经过律师行业的检验,弊端已经很凸显。鉴于此,尊重传统提成制分配机制下,融合计点分红制,或许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这种计点制不是复杂意义上的计点制,根据运营情况和发展阶段可以进行优化升级。为了满足有些律师的需要还应考量阶段性的授薪制,之所以说阶段性授薪,就是因为律师经过沉淀,慢慢有积累了,就可以独挡一面了,不管是社交,还是业务开拓能力都有所提升了,这时就不需要授薪了,即便还授薪,那就不一定管用了。
总之,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断突破、摸索、尝试。
行业篇
十、生态
律师行业属于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行当,律师业的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线城市律师执业的收费高,除了业务水平外,更多的是拥有一个良性的法律生态圈。律师业的生态问题,看似和律师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每一个律师都运用自己的专业处理好已接受委托的每一个案件或项目,给委托人一份满意的答卷,善待曾经服务过的每一个客户,客户就是你的业务员,比律师自夸强的太多,因为有人给你介绍或引荐,多一层天然的信任感,尤其律师曾经服务过的客户为你介绍或引荐,这对律师尤为重要。律师行业生态问题可以从几个维度讲。
一是,律师和律师之间。其实不是敌人,虽存在竞争,但绝不是对立的、敌对的,因为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份子,律师和律师之间完全是可以相互合作、互惠互利,每一个律师想明白了,其实也就没什么了,也就变得和谐、简单。律师要做的是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或更有身价,自然就赚钱了,不要追着钱跑,你是追不上的,可以让钱追着人跑,这样的话,赚钱就是自然而言的。
二是,律师平台和律师平台之间。平台之间更加不应该是敌对的、对立的,而是可以业务交流和切磋的,甚至是可以合作价值提升,甚至做一些优化重组,律师平台与律师平台的关系好了,律师与律师之间也就会好了,律师业的生态也就好了,这是法律生态圈内涵。
三是,律师和公检法之间。尤其是律师和法院的关系,其实律师应该做的,不是和法官、庭长、院长搞对抗,而是应该协助法官把案件事实查清楚,法律适用好,让律师代表的当事人不受无辜的损失,不受不白之冤,即便要担责,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一名合格律师应该做的。如果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的运用好法律,维护法律的应有权威,其实生态只会越来越好。每一个律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慢慢的良性生态圈就形成了,圈子里的人都将是受益者。另外,法官现在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基本都是法律科班出身,素质越来越高,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律师办诉讼案件,如何让法官接受律师的观点,聚焦在一个案件本身,律师要做的工作理应远远超越法官应做的,要不然凭什么让法官接受律师的观点。
(来源:微信公号“智尚律合”)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法律硕士,现为上海市浩信(郑州)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合伙人,科技与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
执业范围:擅长争议解决,运用“商务+法务”理念,以诉讼、仲裁、执行、调解、谈判等综合方式解决争议,提供房地产、建设工程、地产金融、地产税务等法律服务;不良资产处置及商业保理法律服务;股权并购;其他传统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经济类刑事合规及应对服务;私人法律顾问。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