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11

    X
  • 12

    X
  • 易轶

    X
  • 尹正友

    X
  • 于琦

    X
重复内容

“互联网+”下的法律服务创新

免费 樊春孝 时长/课时:15分钟/0.33课时 1个月之前
已学:3,131人 点赞 分享 推荐 收藏 设置

分享到微信

声音

  • 普通女声
  • 普通男声
  • 特别男声
  • 性感男声
  • 情感男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0X
  • 3.0X
  • 4.0X

字号

  • 标准
  • 特大
确定 取消

一、2016年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概况

  2016年Q2互联网周刊&硅谷动力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概况”数据显示,以中顾网、华律网、找法网为代表的律师信息类门户网站占据了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的半壁江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流量,成为用户找律师的重要渠道;2014年上线,具有创新理念的赢了网(互联网+诉讼)、法大大(互联网+电子签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八年来专注于做企业法律顾问的易法通成为“互联网+法律电商”首家上市品牌;律师信息垂直搜索类平台——法斗士,一站式创业法律服务平台——快法务,知识产权代理注册类平台——八戒知识产权、知果果、细软网、超凡网、联瑞网等等,自2015年起,互联网法律服务类平台如雨后春笋,法海网,无讼,牛法网等等,截止目前,已有130余家互联网法律服务类平台上线运营。然而,低频的法律服务市场,平台同质化严重,模式创新不足,法律行业的壁垒阻碍了将法律服务互联网化的进程,资源优势,模式创新,用户运营是摆在众多创业型法律服务类平台面前要思考的问题。

二、“互联网+法律”历史阶段回顾

  自2002年起,中国的电子商务迎来了反弹的大好机遇,法律互联网经历了律师信息门户(2003年—2004年,找法网、中顾网),在线法律文书与咨询(2007年—2009年,易法通),知识产权代理(2011年—2014年,细软网、超凡网、知果果等),诉讼、电子签约(2014年,赢了网、法大大),法律大数据(2015年,无讼案例)等发展阶段,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法律”元年,法律服务互联网化进程缓慢,用户消费经历了漫长的培育过程,法律服务电商化、标准化难度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法律服务借力互联网加速变身。

三、法律服务行业现状与分析

  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商业市场的不断增长,落后的法律服务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未来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我国现有30万余名律师,2.4万余家律师事务所,6000多万家中小企业,14亿人口,99%的中小企业没有法律顾问,我国法律服务市场未来5000亿的蓝海,法律服务借力互联网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四、“互联网+法律”当前市场形态

  “互联网+法律”当前的市场形态大致分为三类:

  1、交易平台(知果果、快法务商标版权、工商代理,赢了网、赢在线法律咨询、诉讼服务);

  2、法律工具、电子存证(法大大电子签约、律脉律师移动空间);

  3、信息检索、法律大数据(无讼案例)。

  然而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结合会遇到哪些瓶颈?能够提供哪些业务种类?获客渠道通过什么途径?盈利模式如何确立?服务体验是否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五、互联网+法律服务用户现状

  通过对各大法律互联网平台的市场调查和运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互联网用户的消费现状:

  1、消费行为少、消费需求不深入、难以转化;

  2、登录频率低、活跃用户少、用户无法沉淀;

  3、对标准化的法律产品认知不够、对法律服务平台品牌记忆模糊、平台新用户增长缓慢;

  4、无法正确认知律师能力、选择律师时能力比价格更重要;

  5、诉讼服务周期长、程序复杂、用户难以决策需求。

  低频的法律服务市场面临的困难是流量的获取和用户消费行为的转化,引导用户对法律产品的认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建立用户对律师和平台的信任,选择匹配能力的律师和服务。

六、互联网+法律咨询的痛点与咨询模式比较

  1、法律咨询的痛点:

  法律咨询是法律服务的入口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咨询体验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需要更深入的消费与决策。法律咨询分为简单咨询、复杂咨询和线下咨询三种需求。简单咨询占80%的用户比例,用户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免费的咨询解决疑惑,然而简单咨询消耗了律师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很难转化为消费,用户在平台也很难沉淀下来。复杂咨询占15%的用户比例,用户希望先体验后付费,选择性价比高的律师提供服务,该部分用户沉淀下来成为典型用户,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5%的用户选择线下咨询,面对面的咨询服务方式,付费意愿强,但是排日程,占用了律师较高的时间成本。

  2、咨询模式比较:

  现有的互联网形态的法律咨询可分为:即时咨询、语音咨询、电话咨询、文字咨询、产品包咨询、传统咨询六种模式。

  即时咨询模式:良好的即时通信咨询,大大提升了用户和律师的互动体验,有效保护用户隐私,然而用户需要一对一咨询多位律师,比较意见,不同能力的律师意见会有差异,复杂的问题意见可能会大相径庭,另外用户的消费转化较低。

  语音咨询模式:“分答”模式的泛法律咨询,60秒付费语音咨询,由律师自主定价,用户先支付后咨询,转化率高,借力律界“网红”,传播力强,然而受限于形式,还有待用户检验。

  电话咨询模式:付费电话咨询,用户的咨询体验佳,服务效果好,但一对一的咨询用户仍旧要进行意见比较,用户对价格的接受度也存在差异。

  文字咨询模式:文字咨询可分为免费公共咨询和一对一付费咨询,公共咨询可以最大化为用户提供法律建议,同时帮助律师筛选优质客户,减少无效咨询带来的时间消耗。

  产品包咨询模式:将咨询产品化、订单化,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用户对产品的需求认知不够,很难决策买单,交互体验差。

  传统咨询模式:文字留言+电话回访模式,平台服务把控难,用户的问题解答过于简单或者答非所问,服务体验差。

七、法律服务电商化的难点与突破

  1、产品化、价格化、流程化、规模化

  法律服务很难标准化,是基于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以及不同的律师服务能力,收费标准等等,简单的流程设计和管理难以满足对服务的严格把控,也大大制约了平台服务的规模化发展。

  2、收费模式、时间成本、经济回报

  收费模式的建立要满足客户、律师的个性化需求,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恒定,不同服务能力、时间成本,价格差异也较大,既要考虑客户的性价比,也要让律师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更要平衡平台的运营成本创造利润,以便良性循环发展。

  3、信任度、能力匹配、服务质量

  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法律服务,现阶段的信任体系还不完善,平台需要建立数字化的指标体系,以充分加深用户对律师、对平台的信任,改善用户的互联网法律消费环境;另外,如何正确判定律师的服务能力,为用户匹配专业化、满足服务需求的律师,也是一大难点,专业化是平台努力发展的必经之路;最后,服务的优劣评定标准应该合理规范,减少因专业难度而造成的误区。

  4、入口、内容、流量、营销渠道

  法律服务不能单一也不能过于庞杂,降低了服务消费体验,低频的法律消费市场,需要尽可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业务驱动平台的发展,重度运营的模式打开市场,吸引用户导入流量,同时要广泛开拓渠道,跨行业合作,培育和刺激法律消费需求。

  那么,法律服务能不能电商化?该如何突破呢?

八、法律服务电商化之服务模式分析

  法律服务正在借鉴传统互联网模式或在创新模式中寻求发展,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云呼叫模式、邀约模式、竞标模式、菜单模式、金融模式、工具模式等等。

  云呼叫模式:依托互联网呼叫云服务平台,连接用户和律师(或律所坐席客服),通过统一的云控制中心、存储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快速响应、一键直达的法律咨询服务,始于呼叫但不止于呼叫,提供系列“法律服务链”。

  邀约模式:效仿在行、约单、约局等服务模式,以法律知识分享+技能服务,自主定价为特点的平台,通过线上预约(支付)、线下会面、签约(支付)、服务等环节,借力行业大咖,律界精英人士,专职律师,提供O2O模式的服务。

  竞标模式:以赢了网为代表的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通过律师竞标机制,将用户的合法权益最大化,是互联网竞标模式与法律服务结合的尝试,通过抢标、联系雇主、提供报价方案、签单、服务的流程,在线为用户选择性价比高的律师,区别于传统的律师派单模式。

  菜单模式:将法律服务菜单化,提供单选的专项服务、挑选的组合式服务和全程套餐式服务(定制化特点);法律服务过程流程化,服务成果书面化(专业化、可视化);律师提供“菜单”打包服务、自主定价(满足个性化律师服务和用户需求)。

  金融模式:法律保险、法律金融、律师借贷等等,都是法律与互联网金融结合的模式探索,法律服务与金融产品、保险的结合,刺激法律消费需求增长,发挥法律在金融交易中的风险防范作用。

  工具模式:技术驱动法律服务,工具化的应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电子签约无纸化合同,替代低效、繁琐的传统签约方式,大数据检索将法律信息可视化,将数据信息更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分享和传达。工具应用创新、用户定位、应用场景、行业壁垒是法律服务工具化过程中的难点。

九、引导用户对法律服务的认知

  互联网化的法律服务,用户的消费习惯还处在培育阶段,调查显示,仅有30%的律师接受法律电商概念,并尝试使用电商平台来承接业务。法律电商化需要经历消费认知、专业服务、产业协同三个阶段。在消费认知阶段,律师资源的整合是电商平台最大的难点,如何有效整合是平台首要问题,对于消费者应该采用更广泛的形式传播和引导其消费认知;在专业服务阶段,多维度的人、产品、服务的交互是核心,高效连接,提升产品及服务体验,建立服务品牌口碑;在产业协同阶段,法律服务不应该孤立,而应该切入日常消费场景中去,法律不仅仅只是强制作用,要充分发挥其风险防范、预测、教育的作用。

十、互联网+法律服务用户运营策略

  用户运营是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运营的难点,低频的消费市场,用户难以沉淀,所以要有策略性、有针对性。选择消费过的种子用户,进行人群细分定位,同时梳理典型用户,树立为标杆用户,然后大力推广,广泛宣传,激励新用户消费,提升用户的消费付费意愿。信任机制的建立,用户需求的精确匹配,合理的收费模式,广泛的获客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多媒介传播,律师服务更专业、服务更精准,组织协同的模式,构建平台、用户、律师间更紧密的客户关系。

十一、互联网+法律服务的目标

  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是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主流经济模式,法律互联网能否搭上这趟列车需要互联网人及法律人的共同努力。法律服务通过平台将会建立更高效的用户连接,通过业务来驱动平台的健康发展。资源整合,按需服务,是平台的核心,法律服务不应该单一,否则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法律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律师服务的专业化,用户可以享受到优质体验的法律服务。                                   (来源:瀛和律师机构)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发布:樊春孝 编辑:点小读 责任编辑:点小读

还可以输入280个字 查看 《留言评论奖励规则》 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

(0)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声音
  • 情感童声
  • 性感男声
  • 特别男声
  • 普通男声
  • 普通女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X
  • 3X
  • 4X
字号
  • 特大
  • 标准

作者

樊春孝
  • 文章1
  • 读者3133
  • 点赞5

瀛和律师机构电商中心技术总监,资深网络技术专家,专注于互联网产品研发和电子商务运营,具有多年互联网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业务运作经验,精通大型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移动互联网开发和数据挖掘技术,曾任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网络技术总监。

我也要当作者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赞

(2) 更多

常见问题

  • 1、“点读”是什么?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 2、“点读”的作者?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 3、“点读”的文章?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 4、“点读”的审核?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记课时

“互联网+”下的法律服务创新

消费:49点币 现有:0点币 课时:0.33课时/15分钟
确定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支付成功

恭喜您记录课时成功!

继续听课 选择文章
记课时

“互联网+”下的法律服务创新

消费:49点币 现有:0点币(点币余额不足,还需支付533点币) 课时:0.33课时/15分钟
充值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文章查重申诉
0 /1000
提交申诉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诉意见,
请注意查看处理结果。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