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注:这是在全县第八个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暨集中活动主会场上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宣讲宪法时的内容,文字稿与宣讲内容及PPT课件有删减)。
各位领导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今年新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新入职公务员向宪法宣誓活动。其实,这也正是遵守宪法的体现,因为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今天是第八个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也是集中活动的县级主会场,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刚才副县长宣读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倡议书,政法委书记对宪法宣传活动进行了强调和安排,接着这个话题,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那就是“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宪法?”
第一,因为宪法是授权法。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特殊群体。尽管大家都明白“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个浅显的道理。但权力为什么一方面来源于人民,另一方面却又到了领导干部手中呢?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这样把两个法条放在一起学习,大家就可以明白了,权力之所以从人民手中到了领导干部手中,其实是通过宪法将人民手中的权力通过选举的方式,第一步先将权力授权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第二步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实际上是通过两次选举,分两步走,进行两次授权才将人民手中的权力转移到了领导干部手中,提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首先就是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从法律上知道了权力是怎么来的,才懂得慎用手中之权,所以要学习宪法。
我从《中国法律法规数据库》里检索了一下,从宪法是授权法这一角度考虑,现行有效的授权类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以及其他各组织法、基本法、单行法在内,一共有51部有效法律,大家下来了还可以自学或者相互探讨。
第二,因为宪法是维权法。
依法治国的目的有很多,比如它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引申出通过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条例》等)、有助于物质文明(引申出《公司法》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的建设,有助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这可以引申出《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等,但在众多的目的中,保障公民基本的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则体现了人民的利益至上,在宪法中,保障公民权利正当行使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我国现行宪法为体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从而改变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虽然这只是次序的调整,但它却反映了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国家机构的前提,国家机构是用来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工具。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个法条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增写入宪法里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在国家根本法的层面上,确认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宪法基础。
由此引申出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规定民事权利。《民法典》第五章(民事权利民法典第109-132条)大约规定公民至少享有20项权利,分别是: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个人信息权、物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投资性权利、网络虚拟财产权、受教育权、独立财产权。
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大多来自基层,绝大多数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会接触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眼里,我们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有时候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代表了法律的形象。只有我们领导干部都懂得了宪法就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才会更好地去保护和维护老百姓和的利益,才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习宪法。
第三,因为宪法是控权法。
公共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国家的各种资源,甚至会左右人们的命运。在座的领导干部手中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公共权力,可以对相应的资源进行调度或支配使用。如果对这些公共权力不加以控制,则极易走向权力的反面,就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宪法上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这些公共权力进行分解,一个方面是横向分解,就是把公共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同的权力由不同的部门行使,各部门各司其职,而且互相监督。另一个方面是纵向分解,就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权力分解,这样就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权力集中而导致权力失去控制。
宪法对不同部门的组织形式、权力行使都进行了规范,领导干部就是在这些不同的部门代表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利的,要想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权稳固,我们领导干部就得先要学习宪法。
2014年12月,在首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结合刚才分享的宪法是授权法、维权法(公民权利的保障法)、控权法的因素,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习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为体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从而改变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虽然这只是次序的调整,但它却反映了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国家机构的前提,国家机构是用来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工具。
点赞:1 回复
还可以输入 280个字 回复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中共党员,岚皋县司法局公职律师。 微信号:wx342635686
先后在十余个政府部门和企业工作或任负责人,对行政工作和企业运营熟悉、多年从事经济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现专注于行政法领域,主要从事政府、企业法律顾问业务。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