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11

    X
  • 12

    X
  • 易轶

    X
  • 尹正友

    X
  • 于琦

    X
重复内容

浅谈《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善意取得是否必须以合同有效为前提?

免费 蔡思斌 时长/课时:6分钟/0.14课时 1个月之前
已学:4,446人 点赞 分享 推荐 收藏 设置

分享到微信

声音

  • 普通女声
  • 普通男声
  • 特别男声
  • 性感男声
  • 情感男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0X
  • 3.0X
  • 4.0X

字号

  • 标准
  • 特大
确定 取消

《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

(一)转让合同因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认定无效;

(二)转让合同因受让人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销。

《物权编司法解释》第二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让人主张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取得所有权的,不予支持:

(一)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

(二)转让合同被撤销。

按照《物权法解释》的规定,实际只有以下八类情形下的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致使合同无效。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致使合同无效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致使合同无效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致使合同无效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致使合同无效。6、受让方存在欺诈行为致使合同被撤销。7、受让人存在胁迫行为致使合同被撤销。8、受让人存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被撤销。诸如重大误解以及行为人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并不会导致受让人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物权。

而《物权编司法解释》第二十条则是将上述所有情形涵盖其中,明显扩大了《物权法解释》的范围。那是否意味着《民法典》生效后,善意取得必须以合同有效为前提?

由于《民法典》将《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及可撤销合同的相关条款均移至总则编,并且没有像《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一样集中列举了合同无效的事由。在这种立法模式下,《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能将所有事由均一一列举。导致《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的适用范围扩大,但是结合《民法典》的立法体系以及最高院之前的观点,应当认为本条的应作出与《物权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价值取向一致的解释。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区分】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以及《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无权处分效力】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从立法上来看,《民法典》实际已部分接受了物债两分的立法体系,即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应当进行区分。因此原则上债权合同的无效并不会当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在最高院此前的判决书中亦可体现这一观点。例如最高人民法院 (2015)民监字第20号民事判决:法院认为“物权法没有将买卖行为的有效性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善意取得制度解决的是物权归属的问题,合同效力乃是债法领域的问题,只要受让人主观上是善意的且符合善意取得的其他构成要件,则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但由于我国并未接受物权的无因性,故亦不能当然认为合同效力不影响物权取得,这亦是《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的立法本意。

合同绝对无效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而无法律效力。《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五种情形即为合同绝对无效,对于合同绝对无效,因当事人之间的行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的公序良俗,故法律对此效力予以绝对的否定。对于绝对无效合同,《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的观点应是同《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观点一致,均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合同可撤销,是指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以撤销权,其可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的对于可撤销合同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应当同《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观点一致,分情形予以区分。若是受让人恶意欺诈、胁迫,转让人可行使撤销权使合同归于无效,对于此类受让人存在恶意的情形法律不应予以保护,在合同被撤销的情况下受让人不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物权。反之如果是转让人存在恶意,受让人作为善意第三人并不存在过错,其信赖利益应予以保护,即便其行使撤销权并且在合同撤销后负有返还标的物的义务,仍然不能否认其可基于善意取得取得物权。

事实上,最高院在《民法典理解与适用》第三百一十一条的释义中还特意提及《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并且没有对其进行展开解释。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仅仅只是立法形式的改变,并未实际扩大化《物权法解释》第二十一条。当然也有可能最高院确实随着《民法典》的生效改变了其立法观点,认为善意取得必须以合同有效为前提。

蔡思斌

2021年8月13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菜驴法评”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发布:蔡思斌 编辑:点小读 责任编辑:点小读

还可以输入280个字 查看 《留言评论奖励规则》 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

(1)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声音
  • 情感童声
  • 性感男声
  • 特别男声
  • 普通男声
  • 普通女声
语速
  • 0.7X
  • 1.0X
  • 1.5X
  • 2X
  • 3X
  • 4X
字号
  • 特大
  • 标准

作者

蔡思斌
  • 文章402
  • 读者167w
  • 关注66
  • 点赞1428

  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福建省直律协2015年度优秀律师,原系福建创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爱心帮帮团》栏目特约嘉宾律师,福州电台《律师热线》主持人之一、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其在刑事辩护、房地产、婚姻继承、合同等领域具有极其娴熟的诉讼技能及实务经验。先后担任福建海丝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东锅科技有限公司、福州艾佳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


我也要当作者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常见问题

  • 1、“点读”是什么?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 2、“点读”的作者?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 3、“点读”的文章?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 4、“点读”的审核?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记课时

浅谈《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善意取得是否必须以合同有效为前提?

消费:20点币 现有:0点币 课时:0.14课时/6分钟
确定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支付成功

恭喜您记录课时成功!

继续听课 选择文章
记课时

浅谈《物权编解释》第二十条——善意取得是否必须以合同有效为前提?

消费:20点币 现有:0点币(点币余额不足,还需支付533点币) 课时:0.14课时/6分钟
充值

您好,以下是重要提示: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文章查重申诉
0 /1000
提交申诉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诉意见,
请注意查看处理结果。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