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在人身伤亡案件中,被害人都会想到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验伤,固定伤情病例。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伤情不重,家属就放心了。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伤情很重,也能第一时间确定真凶、侵权人。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医生能够准确检查出伤情。
如果被害人第一时间去检查结果显示受伤不重,而之后很快死亡,但法医尸检结果显示伤情很重。怎么办?是医生失误?还是另有其他致伤原因?案件将争论不休。
一、颅脑CT显示没有骨折,几天后重伤不治
在张某涉嫌故意伤害案件中,张某与被害人因琐事发生纠纷,用铁锹打了被害人范某头部,被害人报警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当时对颅脑拍的CT片结果显示没有出现颅骨骨折。但是,几天后,被害人被发现死于家中,法医鉴定结果显示,被害人是颅骨骨折重度损伤死亡的。
二、被害人死亡与伤害行为有无关联,各方争论不休
被害人死亡是不是此前的伤害行为导致的?是不是医院诊断失误,没有及时诊断出被害人颅脑骨折的严重情况,导致被害人死亡?还是被害人回家后遭受到其他伤害死亡呢?控辩双方发生激烈争论。
确实,在该案中,这一点伤情的区别,为辩护留下很大的空间。
辩护人认为,被害人受伤后所拍CT片未显示颅骨骨折,几天之后其死于家中,法医尸检解剖显示存在颅骨骨折,那么就不能排除被害人自残或第三人作案的可能,因此被害人后期的死亡与被告人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认定,犯罪不成立。
三、专家证人、鉴定人出庭答疑解惑
无奈之下,只能聘请鉴定人和专家证人出庭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伤情的巨大差别?专家证人对该问题的解答,直接决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
鉴定人认为:经过查阅(专业书籍),骨折线与扫描平面平行就有可能因为容积效应导致骨折线未显示;骨折线轻微、未分离、未错位,CT分辨率限制都有可能漏诊。颅脑外伤后血管可能是受损撕裂血肿,如血管没有完全撕裂,或者撕裂口较小,伤后急行颅脑CT检查可能漏诊,故临床要求伤后6小时以内CT检查如为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颅脑CT检查需12小时后复查,且应多次复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不能以一次检查为准。
专家证人认为:CT的检查绝对不是百分百,与扫描的层厚,病人的状况病情(有关),因此诊断有其局限性,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会出现客观存在颅脑骨折,而CT未检出骨折这种情况。骨折线如果是水平或者未明显错位的话可能会漏掉骨折线;扫描与病人的配合也有关系,若配合不好,可能扫描得出的信息会漏掉。一张(CT)片子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鉴定人和专家证人都作出了对被告人不利的证词,认为颅脑骨折可能漏诊,颅脑血肿量小也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而且CT的准确率大概在90%,并非100%,CT片子显示没有骨折,不能证明被害人当时没有骨折。
四、法院裁决罪名成立
法院采信鉴定和专家证人的证词,认为鉴定人与专家证人能够给予合理解释,且与尸检鉴定意见的论证内容并不相悖,均应作为定案证据予以确认,判决被告人罪名成立。
五、小结:颅脑损伤往往很特殊
颅脑损伤是比较特别的,很多时候颅脑遭受严重损伤,在受伤当时不一定能够检查出来,其所引发的后果都是慢慢才显现出来的。
例如,在许某涉嫌交通肇事罪案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在发生交通事故当时,被害人去医院做CT检查,结果显示胸部肋骨没有出现骨折情况。然而,几天之后,法医结果却显示,被害人肋骨有多根肋骨严重骨折。
辩护律师提出了同样的辩护意见:交通事故受伤当时的CT显示没有骨折,法医尸检报告却显示有多根肋骨骨折,说明被害人在交通事故之后,又发生了其他伤害或者意外,至少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交通事故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交通肇事罪不能成立。
尽管该案中,法院没有通知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法院也还是认为,这些肋骨骨折并不是交通事故之后发生的其他伤害行为导致的,可以认定为当时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交通事故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成立。
来源:微信公众号“刑辩经验分享”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广东宋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重大刑事部部长。一直专注于刑事案件的辩护与研究,曾在《法治论坛》、《行政与法》、《广东律师》、《广州律师》、《深圳律师》等杂志发表论文。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