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imgIndex/xlk_logo2.png)
本系列文章曾将数据合法来源区分为数据公开收集、自行生产、直接采集及间接获取,并对其常见类型、范围外延、审查要点予以讨论。伴随数据经济迅速发展,数据来源更加多元,本文另行分析基于企业并购方式获取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数据本质上是一次数据交易
企业并购的结果是不同企业间的优势叠加,使企业间的竞争转为合作关系,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企业在研发、销售、运营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从数据角度来看,企业意味着不同个人信息处理者、数据处理者、网络运营者之间拥有的个人信息、数据等发生共享、流转、合并,并有机会挖掘出新的信息内涵和数据价值。因此,企业若希望借助并购获得数据源或者数据产品,在尽调时就应当具备数据交易合规意识,并以此作为并购活动中数据合规审查的指引。
以面向未来的数据产品挂牌上市目的为出发点,企业若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获取个人信息、相关数据的可能性,企业应当按照数据交易合规审查思路,分别对标的公司的公司主体、数据资产、用户授权等全方面予以审查,以便设计交易架构、提升并购活动的价值,例如:(1)未来用于形成数据产品的基础数据来源是否存在合规问题,此类审查可参考本系列有关数据来源合规审查文章;(2)双方用于经营管理的个人信息、或用于生产经营的数据资产是否存在违规风险,例如是否缺少员工的个人信息同意,公司研发、营销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具备合规来源;(3)企业主体是否具备数据共享、交易的主体能力,例如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第三方供应商准入规则等;(4)企业并购行为中涉及数据部分是否满足国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是否违反禁止性规定,等等。
二、企业通过并购获得相关数据的形式要件
(一) 自然人用户的个人信息同意
若被收购方持有大量个人信息,且此类信息系企业原本业务所必需或未来业务方向的开展基础,则应当审查自然人用户同意情况,包括获取用户同意的方式、已获得用户同意的比率、用户同意的范畴、个人用户同意的留存情况、特殊个人信息的单独同意情况等。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二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因合并、分立、解散、被宣告破产等原因需要转移个人信息的,应当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接收方应当继续履行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接收方变更原先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应当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重新取得个人同意。
我国现行的推荐性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9.3规定了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破产时情况下涉及个人信息转让时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即:a)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有关情况;b) 变更后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应继续履行原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责任和义务,如变更个人信息使用目的时,应重新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c) 如破产且无承接方的,对数据做删除处理。
因此收购方对收购涉及的个人信息,还应当注意受影响用户的通知、原本个人授权的有效继受、以及个人同意的重新取得,以便合规开展并购后业务。
(二) 重要数据或者核心数据
如果目标资产或业务中涉及数据等级高、敏感度高、量级大,足以被认定为重要数据或核心数据,并购时应当审查数据资产的合并、共享、交换等行为是否会存在法律上的限制或禁止,例如是否需要告知受影响用户、是否需要向相关部门更新备案或者审批等。
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处理者因兼并、重组、破产等原因需要转移数据的,应当明确数据转移方案,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公告等方式通知受影响用户。涉及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的,应当及时向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领域)或通信管理局(电信领域)或无线电管理机构(无线电领域)更新备案。
(三) 企业并购背景下数据的“善意取得”适度适用
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之一是数据的信息碎片化、量级巨大,即使收购方穷尽能力很可能也无法穷尽对数据来源的合规调查。笔者认为,若收购方已履行合理收购义务,例如对标的公司进行了合理尽调、履行了必要的谈话或审查,交易过程合法、交易对价合理,且数据内容确属被收购方正常业务活动可以获取的数据,收购方确实亦无法发现数据的来源缺陷,可以参照“善意取得”制度、使得收购方对相关数据具备合理来源。
(四) 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
若并购主体依照国家相关认定规则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则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运营者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等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保护工作部门,并按照保护工作部门的要求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处置,确保安全。相对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合规要求,《网络安全法》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保护规范虽然不直接与数据业务相关,但必须得到企业主体重视。经济活动需要以不危害国家安全为前提,企业主体必须保持高度的安全自觉,以免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
三、总结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由于被收购方的数据资产治理水平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敏感性、量级、所属行业、标注程度、合规程度等各种性质不同,收购方可以结合业务方向、投资规划、并购目的等方面因素灵活选择股权收购或资产收购,并配合以恰当的通知方式、审批或备案程序,以降低企业并购中可能引发的数据获取合规风险。
作者:李旻、刘曦
来源:微信公众号“汉盛律师”
相关推荐: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李旻 高级合伙人律师/仲裁员
高级合伙人,中共党员,汉盛纪委委员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留英法学硕士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律师说”栏目特邀嘉宾
上海市律师协会规划与规则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律师协会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业务委员会委员
浦东科协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浦东电商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浦东新区律师青联秘书长
浦东新区律师团委委员
浦东法院首批特邀律师调解员
李旻律师是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同时还担任了中国产业电商联盟、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住房保障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互联网协会、上海市电子商务园区创新发展联盟、上海市电子商务服务业联盟、上海市浦东新区电子商务协会、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特聘专家顾问。李旻律师在重大民事、行政及刑事案件诉讼与仲裁、建筑与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与资本市场、电子商务、公司治理与并购投融资、知识产权、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国际贸易、政府法律顾问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曾代理多起标的总额达数亿元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以及数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以其提供的专业、优质法律服务及符合预期的案件结果,获得客户的好评。
【擅长领域】
公司法律风控、互联网金融、建筑与房地产、并购投融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国际贸易、私人法律顾问及重大民商事争议解决等
【所获殊荣】
2010年上海世博会杰出志愿者
2016年2011-2015年浦东新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浦东新区优秀志愿者
2017年2016-2017年度浦东新区十佳最美青年志愿者;上海市律师协会第一届商事模拟仲裁优秀风采奖
2018年2016-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2020年2019-2020年度第八届浦东十大杰出青年律师
【专业著作】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2017》
2017年《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
2018年《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P2P网贷平台的法律合规及实务》;《网贷中介机构良性退出指引手册》
2019年《大数据商业应用与法律实务》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