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完成作品之后,可以自己使用作品,也可以把作品授权给其他人使用。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把著作权细分为了十七项子权利,并且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社会实践也表明,著作权人把所有的权利都放到自己的手里,不能发挥作品的最大价值。而把作品的著作权根据情况部分或者全部许可、转让给他人,则可以发挥作品的最大价值,很多时候可以在现有作品中产生新的作品,促进作品的传播,繁荣全社会的文化。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一些案件中,原告不是原始的著作权人,而是从原始的著作权人处取得了一些权利。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授权的时间问题。
授权时间,代表了被授权人所得到的授权的起始点,即:被授权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了使用作品的权利,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了阻止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了起诉他人维权的权利。
近些年来,笔者做了一些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笔者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这些有趣的问题很多与授权时间有关系。下面讨论几种授权时间“不正常”的情况。本文以下提到的原告,一般不是原始权利人,而是被授权人或者继受权利人(例如,从原始权利人处受让了作品的一部分著作权);提到的被告,一般是被诉侵权人。
一、被授权人得到授权的时候,原告公司还没有注册
典型情况是:原告是一家公司,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是另外一家公司,著作权人把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相关权利独家授权给原告,原告以此为基础对被告提起诉讼。经过仔细审查发现,授权的时候原告公司还没有成立。这种情况怎么看?
本文认为,这种情况下授权是无效的。著作权的许可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授权许可的那一刻需要授权人与被授权人都是真实存在的民事主体,授权人不存在的话,就没有权利,被授权人不存在的话,就没有人领权。所以,如果授权行为发生的时候,无论是授权人不存在还是被授权人不存在,授权都是无效的。
另外,这种授权可能是一种赤裸裸的日期倒签的情况,或许是因为侵权行为或者取证的侵权行为的时间在前,原告成立在后,为了让原告有权起诉,特意把授权时间提前到原告成立之前。日期倒签行为未必无效,很多时候还能被看做是对权利状态的追认。不过即使是追认,前提也必须在民事主体存在,否则是无效的。在原告成立之前,原告是否能够被核准注册其企业名称都是未知数。所以,“追认”到企业注册之前,就不能被认为是对权利状态的追认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权利主体都没有,哪来的权利。
二、被授权人得到授权的时间是侵权行为发生之后
典型情况是:原告认为被告把自己享有权利的影视作品上传到了被告的网站上,供大家点击、浏览。被告认真审查了原告的权利证据,发现原告得到授权的时间在后,而被告侵权的时间在前,也就是说被告侵权的时候原告还没有得到授权。于是,被告指出原告没有权利起诉自己。这种情况怎么看?
本文认为,这种授权也是有问题的,但是因为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原告得到授权的时间之前,原告无权对被告提起诉讼,而应该由作品的著作权人对被告提起诉讼。除非,被告的侵权行为一直在持续。例如:被告经营的网站在原告被授权之前上线了某部涉嫌侵权的电影,在原告得到授权之后,该部电影依然在被告经营的网站上播放。这种情况下,原告可以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从授权日起算的损失。
不过,这种情况下,原告需要至少提供两份侵权的证据,一份是原告得到授权之前的侵权的证据,一份是原告得到授权之后的被告侵权行为一直在持续的证据。
三、被授权人得到授权的时候,电影或者电视剧还没有开机
典型情况是: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一部影视剧的著作权,把被告起诉到了法院。被告发现原告得到的授权在涉案影视剧开机之前。也就是说,影视作品还没有开始创作呢,原始权利人已经把作品的权利授予了原告。被告认为,这种情况下原告没有权利起诉。这种情况怎么看?
本文认为,著作权授权的前提是原权利人有权可授,即原权利人已经有了这个权利,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授权。如果原权利人还没有这个权利,以后可能有相关权利,双方可以约定在将来有了权利之后授权,但是不能在没有权利的时候授权,否则授权无效。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影视作品还没有开机,即创作还没有开始,那么作品更没有完成,自然也就没有作品的著作权。既然原权利人没有作品的著作权,那么被授权的人自然也得不到授权。原权利人可以与被授权人签订合同,约定影视作品完成之后授权,但是不能在没有完成作品的时候授权,否则是无效的。
那么,什么时间是影视作品的完成时间呢?是拍摄完成,还是后期制作完成,亦或是取得放映许可证?本文认为,根据影视行业的工作流程,拍摄完成后其实并没有形成影视作品,只是完成了可供剪辑和后期制作的素材;而取得放映许可证的程序,是行政管理的需要,跟作品是否完成没有关系,不过取得放映许可证的时候,作品肯定已经完成了,因为没有完成无法送审,这点是可以推定的;作品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剪辑+后期制作的完成。有关影视剧完成的时间,需要一些证据的证明,如:刻母盘的证据、送审的证据甚至未经许可而流出到网上的证据等等。
四、当存在层层授权的时候,每一次授权的时间都可能影响最后授权的结果
例如,某个电影是A、B、C、D四家公司联合拍摄的,四家公司共同享有涉案电影的著作权,授权顺序是:A、B、C授权给D公司,D公司再授权给原告。但是发现A公司授权给D公司的时间在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时间之后,B、C公司授权给D公司的时间与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时间为同一天。这种情况怎么看?原告得到了几个著作权人的授权呢?
首先,对于授权时间在后的,不能被认为属于对前面授权的追认。对授权的追认,需要明确的意思表示,如果意思表示不明确,则只能认为是授权行为,而非授权的追认行为。A公司授权给D公司之前,D公司已经授权给原告。这种情况下,只能认为原告得到的是D公司授权之时拥有的权利份额。而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时候,A公司还没有授权给D公司,那么原告获得的授权中就没有A公司所拥有的权利份额。之后,A公司对D公司的授权,只能认为是两个公司之间的授权行为,不能认为是A公司对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追认,不能认为原告获得了A公司的权利份额。
其次,授权时间在同一天的,依然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谁的授权在前,谁的授权在后的,属于不明确的授权行为,被授权人不得行使相关权利。如果B、C公司授权给D公司的时间与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时间为同一天,没有法律依据认定B、C公司的授权时间在前、D公司授权给原告的时间在后,这种情况下授权不明确,无法认定原告得到了原来属于B、C公司的权利份额,只能认为原告得到了原来属于D公司的权利。
综上,笔者就这段时间以来办理的一些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件中涉及到的授权时间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篇幅有限,如有偏颇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来源:微信公众号“IP虎知队”
著作权的许可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授权许可的那一刻需要授权人与被授权人都是真实存在的民事主体,授权人不存在的话,就没有权利,被授权人不存在的话,就没有人领权。所以,如果授权行为发生的时候,无论是授权人不存在还是被授权人不存在,授权都是无效的。
点赞:0 回复
还可以输入 280个字 回复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曾工作于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汉卓律师事务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北京律协著作权专委会副主任,民建西城区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城区十佳青年律师,海淀区优秀法律工作者。业务领域:竞争与贸易救济,知识产权,传媒娱乐。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